第224章 朱雀辟邪镜,截取分灵
有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陈阳思索了一会,决定藉助灵宝镇压这鬼仙体內残灵,並想办法直观看到其体內变化。
不久前,七心洞天內玄鉴殿的照胆石镜,就拥有內视之能。
陈阳手头虽没有类似之物,却有一面以铁头龙王七彩宝鳞打磨而成的护心镜。他正可以其为基础,將辟邪神石、赤红尾羽炼入其中,再辅之以七心化神诀凝练的肝臟之气,进而窥探、镇压这鬼仙娘娘的残灵。
“先前本就打算寻一处好地方作为炼宝之地,这朱山灵穴正好合用。”
陈阳暗道,“除此之外,按照我搬山派生克制化之道,这鬼仙娘娘镇压灵穴多年,与此地灵脉接近融为一体,周边应当伴生有克制之物。”
灵穴內发生的晶化异象,实际是土煞所化,木克土,所以克制之物应当五行属木水生木,所以这东西应生於水气较重之地。
方才金玄章带高户离去的时候,便从其口中得知赶户派进入这养户地的方法,恰好就是走的水路。
想到这里,陈阳站起身,从內堂之中走了出去,苗月儿正在收拾、誉抄著赶尸派的一应道术,听到动静后將头抬起:“师兄要去做什么?”
“去附近找些东西,你先忙你的—不用著急誉抄,这些书籍我已经记下,日后会整理出来,你只需认真阅读就行。”
“啊?”苗月儿看向面前的许多书册,“这些东西够我看上好几天的,
你就已经全部记下了?”
陈阳默默点头,走出鬼仙庙的大门,苗月儿望著这人离去的背影,有感於对方与自己之间学习能力上的巨大差异,苦笑一声后继续沉浸於书海。
分辨著周围的水气,侧耳倾听著水声,陈阳出了庙门后一路循著南方走,沿途又分布著些大大小小的晶矿,最后来到了位於灵穴角落的一处水潭边。
潭水连通看外界的一条溪流,因其与硃砂矿脉相连的缘故,水质略显浑浊、微微发红,所以被当地居民称之为“红水溪”。
自然形成、联通著外界的水路,正是这灵穴“虚位”,既是藏风聚气的关键,同时也是生门、破绽的所在。
陈阳走到水潭边,发现生在这岸边附近的黑辰砂晶矿里,有一部分在靠近潭水的那面上生有淡蓝色苔蘚,如绒毛一般生满表面。
晶矿的材质因此而变得发脆、疏鬆,被腐蚀出许多斑斑点点,有一部分因此而化为了黯淡而浑浊的灰色,散发著死寂之意。
陈阳记得这东西恰巧是赶户派秘药《延寿膏》中的一味辅料,名叫寂灵苔,这东西可经由接触而在人体上生长,且速度极快,若不及时刮除,就会迅速布满全身,將血肉骨骼腐蚀至碎渣。
“就是它了。”
陈阳望著这些苔蘚,会心一笑,祭出龙鬚笔连挥几下,將生有寂灵苔的晶石尽数斩下,带回鬼仙庙內堂。
用晶矿围看鬼仙娘娘的身躯摆了一圈,同时將生有寂灵苔的那面对看她。
这时距离陈阳將她从晶柱之中剖出,已经过了两刻左右,鬼仙尸身的表面又凝结出了皮肤般的晶石薄壳。
未过多久,寂灵苔开始在这层晶壳上浮现,令其不断腐化、掉落。
陈阳清晰地感知到,冥冥之中这具身躯散发出的气势已开始减弱,显然受到了克制。
见情况正如预料,陈阳隨即便开始看手炼製灵宝。
他先將金红色的辰砂晶石磨碎后化入明鬼墨,再以龙鬚笔蘸取这加料的墨水,於地面绘製出炼灵法阵,隨即將其引燃。
明黄色的火光亮起,將內堂映照得有如白昼。借看灵穴地利,火势比之前强了不少,陈阳一挥龙鬚笔,將护心宝镜摄入阵中。
灵焰与阵法双管其下,令护心宝镜原有禁制逐渐被渗透瓦解,陈阳朝其不断渡入灵气,又將取自凤眼鸡王的赤红尾羽取出,不时扇动两下,令灵焰烧得更旺。
“火候差不多了。”
了近一刻钟的时间,陈阳已將护心宝镜炼化,取出赤红尾羽掷入炼灵火阵,后者立即化作一道炽热阳刚的红色灵光,直直没入镜面之內。
护心宝镜原本的七彩虹光逐渐被染成了纯粹的赤红色,镜背自主浮现出凤鸟纹路。
此刻宝镜之內灵性沸腾,两道灵光互不相让、彼此抗衡,融合的过程並不顺遂。
所谓水火不相容,七彩宝鳞与赤红凤尾的灵性相互衝突也早被陈阳料到,所以他才用混入辰砂的明鬼墨绘製阵法,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法阵之力,
以將二者强行融炼。
灵宝器胚虽然初成,却呈现不稳定的徵兆,但陈阳本也打算是以三种灵物合炼宝镜,又將脖子上繫著的辟邪神石一把扯下,投至镜面正中,令其成为这调理水火、取坎填离的枢机。
辟邪神石为陈阳最早得到的灵物,本是应天府无头林將军家深处的一线生机所化,並引导青龙之灵自关圣帝君棺柠而生,拥有辟邪盪魔的威能,实是陈阳入道契机,品质极高。
得到了辟邪神石的加入,宝镜又青光一闪,相互衝突的两道灵光分居左右,在陈阳操纵下共同以神石之灵为主,逐渐稳定——
陈阳这次炼製宝镜下了许多功夫,耗费无数心血。
將三种灵物合炼,看似只是比先前精炼龙鬚笔时多加了一样材料,难度却是呈指数上升。
借著炼灵火阵引导灵性相融,整个过程里,陈阳不敢有一丝疏忽,在炼灵火阵熄灭之后,他又將其祭炼了一天一夜,直至灵光合一、生出种种玄妙变化。然后又將其沉入水潭之底,以將炼製时沾染的煞气消去,养护其灵。
宝镜沉入水潭又是整整一天,陈阳便在旁打坐链气、闭目养神,不急不躁。
倒是苗月儿见离去之时將近,陈阳却还没有对那具鬼仙尸身下手,因此无心学习,不时跑过来看看情况,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