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昭王墓园,婆婆古树
与陈阳前一世所熟知的歷史不同,於这世间,建文帝在靖难之役里並没有失踪,应天皇城也没有起火,这位小皇帝侥天之幸,勉强从其四叔手中保住了半壁江山。
但其先前过激的削藩手段,已令宗室诸王离心,又因先前一连串的失败葬送了忠於朝廷的大军,削藩之策再无力为继,各地藩王因此而保留了相当的护卫,也即是所谓三卫。
每一卫大约有五千至上万人不等,下设若千个千户所、百户所,这也即是所谓卫所制。
看守这楚王陵园的官兵,就属於楚王三卫。
如今楚王已经歷多代,为维持王府上下的奢靡生活,其下三卫早已只是空架子,全部加起来也就只有千五百人。
陈阳觉得也很正常,如果藩王不想造反的话,何必在接近腹地处聚拢那么多兵马,毕竟人吃马嚼也是需要钱粮的。何况三卫军餉,向来是由各王自己下发。即便湖广之地位於南北对峙的前线,但军略事务自有指挥使去操心,如今早已不是开国初年需要靠藩王镇守各地的时代。
“楚王一系强占了灵泉古市作为其陵园,却没有那个能力打理”望著面前满是杂草、坍塌了多处的古建筑群,草木深深的样子幽静之余,也有些人,陈阳对此略感到有些可惜:“那些个守陵官兵,个个面黄肌瘦,有些甚至七老八十,盔甲兵器亦不齐全,配备的火器跟烧火棍也差不了太多,以小见大,其他卫所只怕也是糜烂·-南朝眼下,大概只有小皇帝的新军、与驻扎在江岸边的水军有战力。”
因路途崎嶇的缘故,陈阳乾脆下了骤子,將其牵引著继续前行。
他的目的很是明確。
虽然周边有著无数树木,但陈阳想要寻找的好木料,与眼前的这些决然沾不上边。
他只是略微看了一眼,便毫不留恋地从旁绕行过去。
形势格局的重要不仅仅局限於人,更关乎万物,好木材所生长的地方也必然特殊,若是地势不佳,生长出来的树木也大多东倒西歪、恶形恶状,以陈阳如今所掌握的寻龙术,
再根据將神目符以机巧木鳶送入半空后观望而来的灵脉走势,能够生长灵木的位置,已尽在他的胸中。
灵泉山地方共有五条小龙围绕,又可称为五龙捧圣局,其中形势最好的地方,还得是第一代楚王朱楨所葬的“昭园”。
说来这位也是一个略懂些风水的藩王,与寻常的酒囊饭袋並不相同,正是他看出了这灵泉古市的格局,方才將此地占为己用,对於先前葬在此地的坟莹及墓主后人,採取了令其改姓为朱,又或者他处两亩换此处一亩等软硬兼施的政策,加之太祖的默许,终於將这形胜之地化为楚王一系的墓园。
陈阳先前曾见到昭园的位置坐北朝南,背靠天马峰,位於陵园中心,而其余各代楚王的陵寢则按照辈分顺序,依次在其对面玉屏峰下排开,形成拱卫之势,其结构也大体相同,有著碑亭、大殿、配殿、荷池、神帛炉与最重要的地宫等组成。
“五龙捧胜,八星朝宗,形势不错,葬法也妙。”陈阳心道,“可见这位初代楚王殿下確实有些眼光,据说其读书的时候受过青田先生的指点,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信步前行,未过多久已来到了昭园,也即楚昭王墓的所在。
天马峰上郁郁青青,周边流水潺潺,牛山湖及梁子湖之间,还有一灵泉寺设立在昭王墓的西面,这本是自唐天宝年间设立的一座古剎,如今也因灵泉山被划为楚王陵而荒废,
庙內已无多少僧眾。
与其相伴的昭王墓则占地百余亩,旁簇五座王妃墓,垣墙呈四方形,高近一丈、厚三尺有余,用砖为官窑特製青砖,正门为三拱圆门,均为汉白玉雕刻而成,从正门至大殿的神道,则由白凡石铺就,沿途分布著金水拱桥、棱恩门、棱恩殿、拜台等,沿途龙首、玉栏、屏栏皆雕工细致,广的区域內,只有三三两两的守陵人驻守巡视,大多无精打采。
“还是老规矩,你在这附近等我。”陈阳鬆开骤子的韁绳,取下部分行李背上,对其吩咐道:“记得多走动走动,在天师府小住了段时间,你的腿脚都没之前利索了。”
骤子不敢违逆陈阳,加之这段时间確实在天师府內好吃好喝,疏於锻链,便低眉顺眼地道:“是,掌门老爷。”
陈阳从骤子身上取下一个皮囊,正是由先前所扒虱龙皮的边角料製作,顺手掛在腰间后,就施施然走了出去,朝昭王莹园的內部而行。
守陵官兵们正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於值房內谈话,疏於防备下,根本不知道已经有不速之客进入到了陵园的核心地带。
本也无意为难这些守卫,陈阳凭藉著灵敏的直觉与身手,轻易避开了对方的注意,仍旧是穿著一身纯色的深青色短褂,无声无息间已经来到了大殿前。
整个墓葬群以昭王墓为核心,穴场內自然也是此处形势最好,无论是王妃墓还是其他各王墓穴不过只是陪衬,而就在这昭王陵荷池畔,立有一株独立於树群、身形伟岸且盘根错节的古树灵木,其根部部分凸出地面,形似九龙缠绕。
此树已经歷了数百年的岁月,又名为“婆婆树”,当年昭王建立陵寢之时,曾以镇压龙脉为由想要砍伐此树,被一位老妇出面阻止,因此保留下来,浮现於地面的根系也恰好预言了整个墓园內共葬有九王的局势。
“树冠遮天蔽日,树干也很粗壮,根系如此繁盛,可见其虽然年代已久,仍然有著相当的活力。”
望著这一株神树灵木,陈阳手托下巴点了点头,显然很是满意。
或许是感受到了他不善的目光,婆婆古树的枝丫无风自摇,颤颤巍巍间有无数叶片打著旋落下,进而幻化出一名苍老的妇人,拄著拐杖对陈阳施礼:“老身见过道长,此地已久无外人前来,不知道长此来何为?”
陈阳眼底金光一闪,惊得老妇人退后几步,露出畏惧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