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炼精化气,归程见闻
指尖亮起灵光,陈阳在玉符上一阵勾勒,將『鄯都北阴大帝镇』的字眼,改成了搬山派伏魔符,接著又將玉符塞入鬼王头颅的口中,以此来配合斩邪剑,压制眾鬼王的九幽逆命秘法。
相比起这些千年的老怪,搬山派一龙一虎看似底蕴不够,但陈阳早已將其考虑在內,只要將这些鬼王挨个搜刮上一遍,足以令这二者再度成长。
抽取鬼王的真灵炼化需要时间,欲速则不达,为避免自家的神灵吃撑了肚皮,陈阳乾脆在这戒鬼並內呆了八天,每天只炮製一颗鬼王头颅,將其部分真灵取出后细细链化,直至大功告成,这才撤去临时法坛,令壮大了数圈的龙虎之灵返回山门。
瘦条条地去,胖乎乎地回,当龙虎之灵回到抱续山神位上时,身上所散发的浑厚神气险些嚇了老独眼一跳。
原来,炼化了这戒鬼並內八大鬼王的一丝精髓后,这两位真君的阴灵之躯纷纷凝链出了些许纯阳之气。除却神通更强之外,更能不惧被阳气所伤,在没有受人驱遣的情况下,亦可自行显灵,稍稍动用些法力。
虽然比之其他各派作为底蕴的尊神仍有些差距,但至少进步余地还很广阔。
自此,眾鬼王经过这么一遭,千年积累一朝尽丧,至少有个数百年再难兴起风浪。亦或许,等不到那时候,修为有所突破的陈阳就会將其彻底炼化,亦尚未可知。
將头颅、尸身重新掩埋好后,陈阳又以神仙索所化的藤蔓布在镇魔台上,补全了五行之木,又与燕蕴斋一道以飞剑疏通水路,使得淤积不知许久的玄冥池水重又流向外界,盘活了戒鬼並內中的阵势。在此过程中,陈阳又趁机从极阴极寒的池水之中,提炼出一滴玄冥真水,好將其与洞幽真火的火种一道带回山。
至此,戒鬼井一事算是大功告成,吸引鬼物、引发动乱的根源被镇住后,剑阁县內也就不会再出现新的鬼物,至於眼下的,则交由仙剑派门人来应对。
燕蕴斋本想著留陈阳在鹤鸣山上清宫內多住些日子,好生招待以表达感谢,
却被陈阳婉拒。
陈阳此番离开道场已有一段时日,不愿继续在外逗留,带人回到县城取了车马,还有那只食铁兽在寄养时,又祸祸了周遭百姓不少粮食的食铁兽,踏上归程。
路上经过关中时,陈阳顺势与李猴儿分別,因后者向来浪跡天涯、居无定所,於是陈阳便將自家道场所在之处告知於他,以便於传递消息、互通有无。
接下来一路,陈某人没有再多事,十分低调、仿如真正的游方道人。
来到山脚下时,恰逢抱犊山上云霞漫天,路边隨处可见盛开的野牡丹,道场上空更仿佛有灵光闪耀。
见此情景,陈阳立即便意识到,多半是苗月儿的金丹即將成就。
算算日子,这趟出门差不多有一百多天,便宜师妹的进境虽然有些缓慢,到底快要功成,回来时正好赶上为其庆功。
“苗师妹抱丹在即,我们且慢上山,不要惊扰了她。”陈阳对身边徐弘远道:“不如先去欒川县城里头逛逛,我估摸著,再有个两三日,她也就该出关了。”
徐弘远自然没有异议:“是,师父。”
於是师徒两个过家门而不入,转个弯又进了城,找了间热闹的食肆坐下,一人点了一碗胡辣汤,找了位子坐下,听周边食客天南地北地胡吹一气。
在中原地界,胡辣汤是一道不得不提的好吃食,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无一不对其情有独钟。有种说法是,北宋道君皇帝在位的时候,大內御膳房自嵩山少林与武当两处,分別得到了“醒酒汤』与“消食茶』的方子,並將二者结合为『延年益寿汤”。
后来,金人攻破了汴梁,这法子也就隨著御厨一道流落民间。老百姓用寻常材料替换了方子里的贵重食材,保留了胡椒、姜粉等为主的香料,逐渐演变成如今的『胡辣汤”。
因店主见陈阳师徒二人都是道土打扮,便自作主张为其上了两碗全素的,陈阳不忌荤腥,但这一路上也没少过大鱼大肉,也不在意,將就看喝了起来。
“你们知不知道——”一个明显是北直隶口音的客商,一脸神秘地道:“终南山跟武当山不知因为什么原因-闹翻了!两派门人在黄河以北爆发了数场大战,被朝廷下令申斥,结果让洛阳白马寺的空然大师捡了个便宜,被封了个什么『护国法师”,如今已进京宣讲佛法。现如今,和尚们可是越发神气了。”
周边有个感兴趣的人答道:“我倒是听说过些风声-只是不知其中详情,
兄台既然清楚这里头的因果,不妨详细说说·跑堂的,给这位仁兄上酒上菜,
都记我帐上!”
“这咱们素味平生,怎么好意思叫兄台破费。”客商假意推辞了几句,
又道:“既然盛情难却,那我就说说吧-听说,是终南山那边因仗著有三堂戒法在手,便对武当及其门人呼来喝去,两者其实积怨已久。前些日子,终南山那边文派了个什么琼云道姑去武当,也不知这道姑说错了什么话,惹得武当掌门扶摇子大怒,结果—”
周边人都被吸引过去,追问道:“结果怎么了?”
“结果,这道姑竟然死於扶摇子剑下!”
此言一出,眾人当即大哗,有的人道:“我曾见过那老道爷,虽说確实神通广大,但为人却十分和气,好端端怎么会伤人性命?”
“此事有些蹊,武当忍了全真那么久,纵使私底下再多,面上也是一直和和气气的,怎么突然说翻脸就翻脸了呢?”
“对对,其中必然有缘故这个嘛—”
客商故意卖了个关子,在眾人的催促下,才喝了口酒,慢悠悠地道:“据说,是武当搭上了南边信州龙虎山,也不知是谁在其中穿针引线-既然不能受全真大戒,那便乾脆受天师法篆,其实也是一样的么!”
“確实,既然另有路走,又何必受这鸟气。只是全真、武当原本同气连枝,
后者突然改换门庭,必然引起江湖动盪,今后只怕多事。”有人忧虑道:“如今圣上年迈,太子年幼,若是一旦起了什么祸患,只怕仓促间无法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