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家里来了好多羊毛
“怪不得——”
许敬业看著儿子拿回来的十根棒槌,微微自嘲地摇了摇头。
许凯一脸不解问道:
“爸,什么“怪不得”啊?”
“我说,怪不得,这个陈屿,不肯接受我们帮忙垫付房钱。”
许敬业说著,就轻嘆一声:
“这位陈大夫是有本事的,我之前还想用点金钱上的东西,拉拢一下,送点人情,谁能想到,他也有这么深厚的底蕴丟人了啊。”
话说,物以稀为贵。
之前大陆这边封锁,香江那边,很难从大陆进货,这才会导致棒槌这种东西稀少,价格就比较昂贵。
但是,百年老棒这种东西,在大陆也是紧俏货。
据许敬业所知,在京城这边,有钱人数量並不太多,但是一根五两重的百年老棒槌,
最少也能卖到上万,或者好几根大黄鱼。
这个价格或许远不如在香江出售,却也没太离谱。
“爸,我看这个陈屿,也只是假清高。”
许凯听了父亲的话,却不以为意道:
“他就是嫌弃咱们用房钱,小瞧了他。如今还不是把棒槌交给咱们,代为拍卖吗?”
“他敢把十根棒槌,交给咱们代为拍卖,你敢把咱们家的资產,交给別人代管吗?”
许敬业瞪了一眼自家老二,有点恨其不爭。
“爸,您的意思这十根棒槌,或许不是——”
许凯不笨,瞬间领悟了自己父亲话里真意。
“你不要管那么多了,如今他把东西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帮他办好了—只有办好了,才是人情。办不好,那就是交易。”
许敬业是红色商人,四五十年代去香江,经过三十年打拼,赞下如今的千万家產。
之前中风偏瘫几年,他了一百多万,辗转欧美,都没能治好。
也是前段时间,突然大陆传出消息,说是在治疗渐冻症上,有了新突破。
他就想著,既然连渐冻症都能治癒,自己的中风、偏瘫应该不是问题,这才回大陆看了看。
谁能想得到,对方还真帮著治好了病。
虽说,他是付了治疗费用。
但是,那几百块钱的治疗费,真是不能表达他的谢意。
这才有了陈屿一家出来旅游,他帮著垫付房钱的故事。
谁料到,陈屿会用『人参丸』,拒绝自己的人情。
想清楚了陈屿的心思,许敬业唯恐儿子把事情办差了,低声嘱咐了一遍。
许凯虽然有些不情愿,却也无奈地点头,表示马上去办。
另一边。
有了轿车代步,陈屿一家出门旅游的体验感更佳。
只是到了晚上,总会有人来敲门,请陈屿出诊。
这些求医的人,也不吝嗇。
在许家传达了陈屿的爱好后。
十几位病人家属陆陆续续给陈屿送来了近百幅齐白石字画。
也亏得齐白石作画比较多(一生作画四万多幅)。
换个画家,陈屿这要求,就没几个病人家属能满足。
而马魁得知陈屿给人看病,收取画作这件事,也没多说什么。
如今京城友谊商店內,齐白石的一幅画,也就几十、几百块。
而陈屿又给人针灸,又出名贵的人参丸,明码標价收幅画做诊金,还真算不上『受贿”。
本定三五天的京城之旅,硬是拖延成了十天。
十天后。
陈屿带著近百幅齐白石作品,跟隨一家前往鲁省。
隔天到了鲁省老家。
陈屿见到了两个亲叔叔和一个亲姑姑。
陈屿的爷爷奶奶,都是地地道道农民,生有五个孩子,三男两女。
两位老人早就没了,名下还剩有两男一女活著,也就是陈屿的两个叔叔和姑姑。
这个年代,农村亲情观念浓厚。
陈屿带著岳父一家回来,老家人拿出了最大热情招待。
祭祖结束。
临走前,陈屿给两个叔叔、一个姑姑,以及四个已经成家的堂兄弟,每户塞了两百块。
这一千四给出去,陈屿就算是露富了。
不过,陈屿也不在乎。
毕竟,自己父母病逝后,坟头几年都没长草,那就是这几家亲人帮助照看的结果。
父母生前,自己就没能尽过孝心。
如今父母没了,自己多照顾一下血脉相连的家里人,又怎么了?
转眼,夏去秋来。
马燕已经是大二生。
陈屿则是依旧待在第一医院。
这天。
陈屿突然接到一通电话,说是京城打来的。
具体情况,好像是他母亲的一个亲叔叔,当年跟隨果党去了小岛,后来流转香江。
如今得了重病,才起了落叶归根。
根据调查,陈屿的这个三姥爷,已经没有子女,在大陆最亲的亲人,就是陈屿。
在老人闭眼之前,想请陈屿去一趟香江,探望一下。
陈屿得知这个消息,连忙上报医院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