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陶俊书的纤细手指,宛若精灵,在钢琴白黑键上飞舞。
一波接一波的浪潮,化作一幅幅画面,朝著郝冬梅涌来。
起伏、跌岩、湍急、激昂。
流水、慢跑、盛世、抗爭。
在这一刻,郝冬梅无比欣慰,庆幸自己给陶俊书买了最好的钢琴。
否则的话,她还真听不到如此激昂壮丽的《命运交响曲》。
她还记得,小时候跟隨父母去音乐剧院听过乐团版的《命运交响曲》。
而如今钢琴版的《命运交响曲》,似乎给人的灵魂衝击感,更加强烈、壮阔。
当然,这也可能是她对人生感悟更多了。
一曲完毕。
郝冬梅和陶俊书都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久久无法平息。
而此刻公房阳台外,却站满了妇女孩童。
很明显,这些人都是被陶俊书的钢琴声吸引来的。
不提陶俊书一首接一首的弹奏著。
另一边。
周秉坤上班后,就把几个兄弟叫到一起,把高考可能要恢復的消息讲了一遍。
吕川和唐向阳,都是兴奋莫名。
曹德宝和常进步、龚宾三人,则是神情各异。
曹德宝和周秉坤一样,下了班,主要就是家长里短,加上他就初中文凭,对高考根本不抱希望。
常进步更是个失聪人土,和高考基本上绝缘。
龚宾倒是鸡冻了一下,然后,就没然后了。
出渣车间六人组中,唐向阳和吕川是有极大希望考上大学的。
周秉坤这些年在陈屿监督下,也没丟下多少知识,可能考不上什么好大学,但是一般的大学,
问题不大。
至於其他三人,还是洗洗刷刷,早点睡吧。
把消息告诉给几兄弟,周秉坤就开始去忙自己的了。
当初的出渣车间几兄弟,现在已经被分开了。
其中出渣车间的班长(组长)是唐向阳,手下是常进步和龚宾,以及其他两位新进厂的工人。
而曹德宝如今在某个车间当副主任。
周秉坤则是跑销售。
吕川被调去味精车间,做了一个组长。
等周秉坤离开,曹德宝和吕川也跟著离开,只留下唐向阳一个人激动不已。
时间一晃,来到六月份。
高考恢復的消息还没传来。
郝冬梅先一步传来喜讯,她在第一医院又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
按照提前约定好的,这两个儿子都姓郝老大名『建川”,老二『平原』。
这是郝今龙年轻时落难时休养的地方名。
生下孩子后,郝冬梅就带著四个儿子住在郝家。
平时有金月姬和两个保姆帮著看顾孩子,郝冬梅拿出时间来学习,准备应付即將到来的高考。
陈屿不愿意住在老丈人家,除了周末会去郝家居住两三天,其他时间,不是去太平胡同找郑娟,就是去找於虹和温娜娜。
转眼来到九月份。
高考要恢復的消息,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
適龄青年都在忙著学习。
远在贵州的周蓉,也接到陈屿寄过去的课本,开始复习功课。
三个月后。
经过初试的眾人,走向考场。
有学习底子,自我感觉良好的人,都是信心满满。
而那些对未来充满希望,感觉没多少时间复习的人,则是满脸惆悵。
更多的人则是一脸茫然地走进去,然后一脸茫然地走出来,充当了一次背景墙。
而不管大家准备的如何,时间一天一天过去。
高考结束半个月,各地成绩公示。
郝冬梅、周蓉、唐向阳三人,高考成绩优异,一起被燕大录取。
吕川成绩同样优异,被人大录取。
周秉坤成绩一般,被冰城大学录取。
蔡晓光被京城广播学院录取。
陶俊书被中戏录取。
於虹被沪市一家大学录取。
曹德宝每天忙著赚钱养家,閒暇时间会喝点小酒,根本没有定心,最终高考失利。
蔡乐乐、孙小寧等女孩,整天忙著游玩,全部高考失利。
吴倩、乔春燕等女人,则是没参加高考。
过了春节。
陈屿陪著郝冬梅、陶俊书、唐向阳、吕川赶往京城。
在京城,陈屿又见到了周蓉和冯化成。
对於两人关係的微妙变化,陈屿没管那么多。
陪著几人报导结束,又请大家吃了一顿饭。
做好所有安排,二月下旬,陈屿独自返回冰城。
第二天,诊所开业,人满为患。
陈屿忙到了晚上七点多钟,这才关门,准备去郝家看看两个孩子。
不等他骑上自行车,黑暗处一个人影晃动,朝著这边走来:
“秉义哥一”
“晓光?”
陈屿看著两年未见的蔡晓光,眼皮一抬,隨即故作震惊问道:
“听说你考上广播学院了,怎么还没去报导?”
蔡晓光本来还不知道怎么开口,见陈屿主动挑明,他连忙拿出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苦笑道:
“这不是,厂子里不肯放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