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是持包容心態,积极开放,
北边却抱著传统思想,因循守旧。
陈屿的私人诊所,如果不挣钱,还没什么事。
偏偏挣了钱,还挣了大钱,足足一两百万。
这就有够让人眼红的。
於是乎,就有人把情况捅到京城。
郝今龙作为陈屿岳父,顶不住各方面带来的压力,不得不派人把诊所封掉。
吃饭晚饭。
金月姬陪著四个小傢伙读书。
陈屿和郝今龙来到书房,直接询问道:
“爸,这个诊所是永久性封门歇业,还是暂时的?”
“永久的。”
郝今龙和陈屿这个女婿也不讲虚头巴脑的东西,直言道:
“你如果要想重开,除非我退下来,或者调走,你明白吗?”
“爸,那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陈屿虽然不玩政治,却也懂得里面的道道。
现在是洗牌环节。
郝今龙做什么事,都要谨小慎微。
像陈屿开诊所这种事情,对於郝今龙来说,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他完全没必要,因为这点小事,被对手拿捏成小辫子,攻击自己。
郝今龙见女婿识大体,欣慰一笑:
“知道就好,我和第一医院的院长讲过了——”
“爸,我想去京城,给冬梅做陪读。”
陈屿见郝今龙要给自己安排工作,连忙说出自己很早就有的一个打算。
在郝冬梅上学离开后,陈屿身边虽然还有郑娟、温娜娜两个女人,但是,肉体和精神的快乐,
很难同时达到。
这次去京城,陈屿发现京城那边氛围不错,已经开始允许私企、民营的存在。
小诊所什么的,也有不少。
所以,既然冰城不留人,那自己就去留人处好了。
书房內,慢慢陷入一片寂静。
九月底。
陈屿重返京城,找郭志坚帮忙,在燕大附近租了一套四合院陪读。
78年的京城,虽然已经有私企、民营,但是还不允许房屋买卖。
租下四合院后,陈屿陪著郝冬梅过了一个假期,隨后又返回冰城,接李素华和几个孩子回京。
也是李素华一个人待在光字片带著两个孩子实在是辛苦。
虽说周秉坤每天晚上都回家,但是在白天,总需要麻烦郑娟来帮忙。
多少还是有点麻烦。
陈屿思来想去,还是把李素华带到京城比较妥当。
除了李素华和六个孩子,陈屿还带来了温娜娜。
这女人提出一个要求,她要带著女儿蔡乐乐一起。
这都是小事,陈屿自然不会不答应。
安排好一切,陈屿又把诊所、公房的租赁给退了,叫了几个小伙伴聚了聚,这才坐上火车,直奔京城。
十月下旬,眾人抵达京城。
郭志坚帮忙租赁的四合院,房间不少。
其中三间主房给李素华和六个孩子住。
东厢房两间,是陈屿和郝冬梅的。
西厢房两间,则留给周蓉、陶俊书。
周蓉已经和冯化成离婚,原本还不敢告诉家里人。
如今陈屿带著家人搬到京城,周蓉想不说也不行。
好在李素华本就不看好两人,对此也没太在意。
倒是周蓉在冯化成的工作单位大闹了一场,害的冯化成丟了京城工作,狼犯出国,走向了小说中的老路。
温娜娜带著蔡乐乐租赁的房子,在南环那边,距离曾姍家不远。
不得不说,温娜娜和蔡乐乐的思想挺开放。
当蔡乐乐第一次进屋,陈屿和她四目相对时,多少有点小震惊。
好在大家习惯了就好。
而母女二人到了京城,也没把消息告诉蔡晓光,就这么做起了陈屿的外室。
时间一晃,一年光阴流逝。
80年春节前夕。
周志刚退休,从山城坐火车来到京城。
陈屿开著小吉普,接他回到四合院的路上,这老头还有点不敢置信:
“老大,这车子,还有那院子,都被你买下了?”
“都买下了,这里以后就是咱们的新家。”
陈屿的语气平淡,恍若是在菜市场买了几斤肉一样。
周志刚眉头紧皱:
“户口呢?”
“我的,还有我和冬梅的几个孩子,都转过来了。只有妈和你的,还有秉坤的两个孩子,还在冰城那边。”
陈屿如今重新开了诊所,虽然一周只开业三天,却也算是『人才”,很容易落户口。
至於几个孩子,也没大问题。
而陶俊书和周秉坤的户口,都在学校,算是集体户口。
她和周秉坤的两个孩子,一直都在周志刚和李素华名下。
这个真不好转过来。
好在因为陶俊书在京城上学,孩子在这边也能办理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