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酌说道:“这我解释一下,咱们优秀的留学生出去也是有奖学金的,自己钱的那些更多是单纯的家里有钱。”
董家豪:“就算有奖学金也没咱们给的多吧,一年十万,四年就是四十万。”
孙育才:“而且也没多少人才留下来为咱们做贡献吧。”
看得出,两人气够呛,你一言我一语的。
这许酌没办法反驳,留学生超国民待遇常被人议论但从未见解决,他也没办法。
许酌只能打趣:“两位愤青同学,万一有朝一日我当了r大代表,会帮你们反馈的。”
两人一听。
“好主意啊。”
“你什么时候能当?”
许酌想了想:“几年后说不定有机会。”
三人正吐槽呢,刘明宇和陈信从外面回来,外带了另外两人的盒饭,见到许酌回来,正在和孙育才、董家豪討论留学生的事,立刻加入话题。
“校內网吐槽的不少,我看有人要发微视。”
“有人在食堂那边抗议呢。”
听室友七嘴八舌一说,许酌寻思著下午正好要谈创投会的事,到时候可以帮著大家反应一下,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嘛。
许酌心里这么想,但没有说出来,更不会打包票,他可不想成为意见领袖,
给自己找麻烦。
中午和几个室友聊了聊,下午许酌去见学校领导。
他和教导处的马振中比较熟,不过创投会这事不归马振中管,是学校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管。
马振中也在,为他介绍了一下。
许酌也当面答应,这次创投会他会亲自出席,並做一个简短的小演讲,分享一些经验。
他这一番表態,学校自然十分高兴。
许酌便趁机提道:“对了,马主任,我今天回学校,听说同学们对食堂的事情很不满,留学生窗口也就罢了,还专门划出来一个留学生区域,不允许其他人坐,这是为什么?”
別的学生问,马振中拉下脸来一句“学校规定”就能把人打发了,但对许酌可不行。
马振中说道:“学校是考虑这些优秀的留学生不远万里过来求学,咱们自然要为他们创造一些便利条件,彰显大国风范。”
许酌无语:“马主任,您就別拿这话忽悠我了。”
马振中也是无奈,確实不能把许酌当学生看,苦笑解释:“政策对学校有国际化指標要求的,留学生比例还关乎学校的国际化排名,吸纳留学生也符合咱们的『教育国际化』战略,学校这么做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留学人才。”
许酌倒是敢仗义执言:“但这不合理啊,不能为了国际排名,而损害咱们自家孩子的利益,影响他们的积极性,说句不好听的,国际影响力是提高了,但伤了自家孩子的心,是否得不偿失。
马主任,你觉得当咱们的学生觉得国家对留学生比自己还好的时候,他们报效国家的热情会不会降温,而这些获得超国民待遇的留学生,又有多少留下来,
参与到我们的研究、建设之中,这些年他们做出过多少贡献呢。
如果决定一件事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指標,为了提高国际排名,那完全是本末倒置的。”
许酌敢说,马振中听完也没多少不爽,毕竟完整指標的政绩考核,与他一个主任关係没那么大,有些话也说在他心里,但他决定不了。
一旁的创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人,对许酌的话就更认同了。
可最后马振中也只能和许酌说道:“要不等我向上面反馈一下吧。”
许酌也不为难他:“一家之言,马主任您別见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