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想不明白,他只觉得如今的崇禎似乎和他之前听说过的崇禎有些不太一样.
崇禎啊崇禎!你到底想做什么?
皇太极不禁在心中喃喃自语道。
但很快,他又回过了神来,深邃的目光缓缓扫过眼前的眾人,沉声道:
“都別愣著了,说说吧,这件事究竟该如何应对?”
济尔哈朗率先按捺不住,往前踏出一步,整个人显得气势汹汹,语气中却充满了不屑与傲慢。
“依我看来,这根本没什么好担心的,大明军队向来就是我军的手下败將,在以往的交锋中,哪次不是被我大清勇士打得丟盔弃甲?”
“至於蒙古,更是早已被我大清铁骑踏平,连国都灭了。”
“即便他们此刻联合起来,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在我大清勇士面前,不过是一群乌合之眾罢了。”
皇太极听了济尔哈朗的话,非但没有感到丝毫欣慰,眉头反而皱得更深了。
因为他心里清楚,如今的局势远比想像中更为复杂严峻。
大明此次与蒙古联合,必定是经过了精心策划,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就在这时,多尔袞突然站了出来。
隨后拱手道:
“陛下,臣弟以为绝不能让这支军队抵达辽东,一旦他们进入辽东战场,我军將腹背受敌,局势也將不堪设想。“
“所以,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將其阻拦在蒙古草原之上,绝不能让他们踏入辽东。”
多鐸和岳托听闻,立刻心领神会,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皇太极同样微微点头,对多尔袞的提议表示认可。
他深知多尔袞的军事才能,在这种关键时刻,多尔袞的意见往往能切中要害。
紧接著,皇太极追问道:
“你且说说,具体该如何实施?”
多尔袞稍作思索,立刻回应道:
“可派遣两万骑兵前去阻拦!”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皇太极听后,面露疑虑之色,再次追问:
“两万?怕是不够吧!对面可是八万敌军,兵力悬殊如此之大,又怎能获胜?”
多尔袞眼神坚定,毫不犹豫地回应:
“足够了,臣弟对我大清的勇士们有著绝对的信心。”
“臣愿亲自领兵前往,定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皇太极闻言,陷入了良久的沉思。
两万兵力对於围困锦州的战局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一股力量。
若是抽调这两万兵力,锦州的防线或许会出现一些漏洞,面临一定的风险。
但若是不派出足够的兵力去阻拦联军,锦州这边也將陷入绝境。
经过一番艰难的思索,皇太极最终下定决心同意了这一方案。
“既如此,就按你说的做!”
“其他人先行退一下,多尔袞留下!”
眾人听到这话,也不敢说多说些什么,隨即便各自离开了。
营帐內,此刻只剩下皇太极和多尔袞两人。
皇太极站起身来,缓缓走到多尔袞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中充满了关切与信任:
“十四弟,蒙古草原那边的战事就全仰仗你了。”
“这场战斗,无需追求胜利,只需將他们拖在草原之上即可。”
“朕知道以两万兵力对抗八万兵力胜算渺茫,但锦州这边的兵力也已捉襟见肘,实在无法抽出更多兵马。”
“你此去一定要小心谨慎,只要能拖住敌军,便是大功一件。”
多尔袞听到这话,赶忙说道:
“陛下放心,臣弟就是明白其中的艰难,这才提出带两万兵马出征。”
“臣弟一定会竭尽全力拖住这八万兵马!”
皇太极听到这话,则是一脸欣慰的又拍了拍多了滚的肩膀。
经过这番交谈,两人之间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驱散了之前的一些隔阂。
此刻,他们心中只有大清的千秋大业,以及对彼此的信任和支持。
没过多久,另一边的洪承畴便得知了这一消息。
他手中反覆查看著刚刚收到的情报,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一丝笑容。
果然,太子爷的计划成功奏效了。
建奴居然真的分別去了蒙古!
作为辽东明军的最高將领,洪承畴对朱慈烺的战略布局早已瞭然於心。
虽说这次建奴仅分兵两万,但据探子回报,这两万皆是从各军中挑选出的精锐之师,战斗力极强。
所以明军这边所面临的压力还是大大减轻了。
而且,根据朱慈烺的计划,不出意外的话,关寧铁骑也即將对建奴后方发动一场突袭。
等到建奴得知这一消息,必定会再次分兵救援。
关寧铁骑加上大明水师,兵力已然超过了十万,到时候建奴至少得派五万兵马前去回援!
如此一来,围困锦州的建奴兵力最多不过五万。
洪承畴想到这里,眼神中闪过一丝冷笑。
因为如果建奴那边真的只剩五万兵力的话,那他还是有把握可以击败他们的!
到时候也用不著什么乌龟战法了。
更何况,作为辽东的最高將领,他已经得知崇禎即將御驾亲征的消息,而且这次前来还会带来五万援军。
届时,明军这边的兵力几乎是建奴的五倍之多,再加上崇禎御驾亲征所带来的士气,这场战役明军必胜无疑!
不过,隨著崇禎御驾亲征的消息传来,洪承畴这边也面临著一些棘手之事。
辽东地区长期以来吃空餉、军户逃亡等问题犹如一颗毒瘤,深深扎根在军队之中。
由於军官肆意霸占军田,许多军户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无奈之下,只能背井离乡,逃亡在外。
在平时,这些问题或许还能勉强掩盖过去,但如今崇禎即將到来,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一旦被崇禎发现这些问题,他这个总督便会大祸临头。
所以,洪承畴最近一直忙於处理这些问题。
他奔波在各个军营之间,与那些军官们进行著谈判和周旋。
可那些军官们个个都仗著自己在军中的势力,根本不好对付。
再加上大战將至,洪承畴也不敢轻易採取强硬手段,以免引发军中譁变。
这让他倍感焦头烂额,不过作为一个官场老手,洪承畴还是有信心可以解决这些事的。
与此同时,京城这边。
崇禎下令御驾亲征的消息一经传出,整个京城接连好几天都热闹无比。
再加上大明日报的传播,街头巷尾,人们都在热烈地討论著这个话题。
没办法,大明已经一百多年没有皇帝御驾亲征了,所以在百姓看来,这確实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
另外,大明水师取得大捷的喜讯也在京城传播了开来,这就导致百姓们对於崇禎御驾亲征的事情大多数都是表示赞同的。
除此之外,户部、工部、兵部的官员们最近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没办法,毕竟只要涉及到战爭,最忙的就是他们这三个部门了。
更何况这次崇禎还要御驾亲征,需要准备的东西更多!
要是因为准备的不够细致导致战爭出现了什么意外,那么他们可就万事难辞其咎了。
所以认真一些总是好的!
另一边,朱慈烺此刻正身处京营的教场之上。
教场四周,旗帜隨风猎猎作响,红色的旗帜上绣著金色的龙纹,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
数百个大箱子整齐地排列在朱慈烺面前,里面装满了白的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著诱人的光芒。
原来,今日正是京营发放军餉的日子。
而为了收拢人心,朱慈烺决定亲自前来发放军餉。
虽说要是崇禎亲自来做这件事,效果或许会更好,但朱慈烺可不想让崇禎来干这事儿。
这种收买人心的事情,还是由自己来操办更为妥当。
因为他心中清楚,掌握军队,对於未来的局势有著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支忠诚於自己的军队,將是他未来登上皇位、稳定江山的重要保障。
当然,京营兵力多达十来万,不可能都由他亲自发放。
主要还是由净军负责发放工作,朱慈烺只需在一旁监督即可。
为彰显对此次发餉的重视,朱慈烺特意带来了崇禎的仪仗队。
大明的仪仗队是由锦衣卫组成的,不过这些锦衣卫级別更高一些。
台下的士兵们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紧张的脑门上直冒冷汗。
毕竟他们从未见过如此隆重的场面。
大明的太子、未来的皇帝竟然要亲自为他们发放军餉,这怎能不让他们激动?
以往,大明发放给士兵的军餉,主要以大米、食盐、布匹为主,偶尔再加点铜钱和碎银子,很少直接发放白银。
而且有时候还会加上一些大明宝钞,再加上级层层剋扣,士兵们实际到手的军餉连应得的一半都不到。
许多士兵家中贫困,就盼著这点军餉维持生计,可每次拿到手的却寥寥无几,这就导致生活十分艰难。
但此次不同,因为朱慈烺决定全部以白银髮放,让士兵们自行购买所需物资。
如此一来,不仅能让士兵们切实得到实惠,改善他们的生活,还能促进物资的流通,带动京城的商业发展。
毕竟士兵们拿到银子后,总是需要去消费的!
如此一来,也算是给此前缴纳商税的京城商人们带来一些商机。
毕竟,如今的大明国库充盈,並不缺这点银子。
就在这时,一旁的方正化微微欠身,轻声询问朱慈烺道:
“太子爷,人齐了,是否可以开始发放军餉了?”
朱慈烺微微点头示意。
得到应允后,方正化立刻大声宣布道:
“开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