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本宫来辽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他妈的发钱!发钱!发钱!
当然,即便已经做出了决定,但盛京那边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
眾人经过商议,最终决定由济尔哈朗、阿济格率领三万兵马回援盛京。
三万对大明的一万关寧铁骑和十五万水师看起来似乎少的可怜,但根据之前的各种分析,他们还是觉得大明不会如此冒险,让这支军队孤军深入。
毕竟人数越多,消耗的粮草越多,大明应该不会如此。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这一万关寧铁骑和十五万水师真的直奔盛京而去,那么他们的三万铁骑也可以採用別的战术拖住他们。
代善一开始对此有些犹豫,因为再继续分兵的话,他们在锦州前线的兵力就会变得更加薄弱,这无疑会增加接下来的作战难度和风险。
但他最终还是同意了这一决定,因为他深知盛京的重要性。
若是盛京沦陷,那么大清將陷入万劫不復之地。
眼下的决定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既可以回援盛京,又不影响眼下的战略部署。
至於兵力不足的问题,只能暂时从义州那些负责后勤补给的人中进行抽调了。
虽然这有可能会影响到后勤补给,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毕竟前线要是出问题的话,后勤其实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此外,眾人还商议决定,关於关寧铁骑以及调兵回援盛京这件事情就算皇太极醒了也要瞒著他。
因为他们担心皇太极得知此事后,会因情绪激动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是直接被气死!
没办法,仅仅只是得知水师大败皇太极就被气的吐血昏厥。
要是让他知道关寧铁骑正在他们的后方大肆屠杀,保不齐皇太极真的会被气死!
儘管他们平日里或许存在一些兄弟间的矛盾,但在这关乎大清生死存亡的节骨眼上,他们还是展现出了高度的团结。
毕竟,他们都清楚地知道,皇太极若是真的在此不幸离世,那么大清的未来可就彻底完了。
他们多年来的努力也將付诸东流。
同时,他们还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撤兵!
不过当然,在他们看来,事情应该发展不到这一步.
就这样,几个人经过一番艰难的討论和决策,终於做好了各种决定。
他们还约定,若是日后皇太极怪罪下来,他们几人將共同承担责任,绝不推諉!
但是以皇太极的性格,多半也不会怪罪他们!
紧接著就在这时,军医將煎好的药送了过来。
眾人看著皇太极缓缓喝下汤药,之后这才相继离开了营帐。
只不过,每个人在离开之时神色各异,有的忧心忡忡,有的別有深意。
很显然,有些人已经在考虑皇太极死了之后到底该做些什么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色还未完全亮起,济尔哈朗、阿济格便率领著三万兵马,踏上了回援盛京的征程。
隨著他们的离去,建奴在锦州前线的兵力再次减弱,这无疑让原本就紧张的战局变得更加严峻。
很快,建奴分兵回援盛京的消息,如一阵疾风般迅速传至洪承畴处。
洪承畴在得知这一消息的瞬间,原本紧绷的面庞上,顿时绽放出一抹难以抑制的狂喜之色。
因为他知道,直到现在为止,朱慈烺精心谋划的这一计划,终於算是成了!
紧接著,洪承畴一刻也不敢耽搁,赶忙铺开宣纸,奋笔疾书,很快就写好了一封信。
书信完成后,他仔细地吹乾墨跡,小心翼翼地將其装入信封,隨后立即唤来一名信使。
“马上去把这封信送到陛下那里,不得有丝毫耽误!”
信使听到这话,赶忙拱手道:
“小人遵命!”
隨后几匹快马迅速离开了寧远城
与此同时,最近一段时间,洪承畴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著迎驾的各项事宜。
他亲自指挥著下属,对寧远城的大街小巷进行清扫布置,確保每一处都整洁有序。
除此之外,在这几日里,他凭藉著自己的威严与计谋,对辽东的那些高级军官们展开了一系列的威逼利诱。
面对皇帝御驾亲征的巨大压力,这些军官们深知若是自己侵占军田的丑事被捅出来,必將面临灭顶之灾。
到时候哪怕是神仙下凡也难以拯救他们。
因此,在洪承畴的威逼利诱之下,他们纷纷选择了妥协,然后將多年来非法侵占的军田如数吐了出来。
而洪承畴也是靠著这些军田,重新招揽了大量的军户。
总的来说,洪承畴在辽东还是颇有一番作为的。
又过了几日,在一条官道上,崇禎所率领的军队正在缓缓前行。
此时的朱慈烺,正坐在崇禎的龙輦之中,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
没办法,长途跋涉实在是太累了,哪怕一路上大多数都在龙輦之中,他还是觉得挺累的。
就当他想要找点什么事情做的时候,一个声音突然从龙輦外响起。
“殿下,有信使从寧远而来,带了一封洪承畴的亲笔书信!”
朱慈烺听到这话,之间的疲惫之色一扫而空,赶忙道:
“呈上来!”
紧接著,郑成功打开车帘,呈上了一封书信。
朱慈烺接过信,二话不说赶忙拆了开来。
读完信后,他整个人彻底放鬆了下来,脸上也露出了欣喜之色。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计划终於成功了。
经歷了两轮的分兵之后,建奴在辽东的兵力已然只剩一半,反观大明这边,却是增加了五万!
双方的兵力对比,已然是有了天壤之別!
突然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在旁边响起。
“这信上写了什么,值得这么高兴?”
说话的不是別人,赫然便是崇禎。
朱慈烺微微一笑,然后將手中的书信递了过去。
“父皇你还是亲自看看吧!”
崇禎接过书信,仔细查看了起来。
片刻之后,他的眼神逐渐变得明亮起来,脸上也浮现出激动的神情。
“大事成矣!我大明中兴有望啊!”
这是崇禎最终发出的感慨!
朱慈烺则是笑而不语,只是心中越发期待即將到来的战爭了。
当然,因为代善等人的刻意封锁,所以直到现在,朱慈烺还不知道皇太极吐血昏迷的事情。
不过,此时此刻,这件事实际上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因为在昏迷了三天之后,皇太极最终还是大难不死的醒了过来。
在这三天的时间里,仿佛时间凝固了一般,营帐內外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一眾王爷將领和侍卫们每天都进进出出,想要知道皇太极到底何时才能醒来。
或者是再也醒不来了?
每个人的心头,都像是压著一块沉甸甸的巨石,忧虑之情溢於言表。
但最终,皇太极还是醒了过来。
眾人见到如此,也总算是鬆了口气。
只要皇太极没死,辽东这边的局势就不会乱。
而在意识逐渐清醒之后,皇太极的眼神中瞬间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那是对当前局势掌控的渴望。
因为他知道,在他昏迷的这段时间里,可能会发生一些他不知道的事情。
这是一个皇帝最为在意的事情!
代善作为眾人推举出来的代表,深吸一口气,这才拱手说道:
“陛下,那大明水师皆是由步兵组成,他们缺乏骑兵的机动性,没有足够的力量深入辽东腹地,最多只是在沿海区域肆意烧杀抢掠而已。”
“所以臣弟等人商议了一下,最终挑选了一万精锐兵马,由济尔哈朗、阿济格二人率领前去狙击。”
“哪怕一时无法打败他们,也定能把他们赶回海上,让他们不敢再如此囂张,继续侵扰后方。”
皇太极静静地听著,同时目光紧紧地盯著代善,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丝异样。
但隨著代善的讲述,皇太极脸上那紧绷的神情逐渐舒缓开来。
听到最后,他这才微微点了点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欣慰之色。
“你们做得好,不愧是我大清的栋樑,在这关键时刻,能如此冷静应对,实乃大清之幸。”
说罢,还大肆夸讚了一下代善等人,言辞之中满是对他们的信任与期许。
而代善等人听著皇太极的夸讚,心中却满是尷尬。
他们互相看了一眼,那眼神中有著无奈与纠结,但为了不引起皇太极的察觉,他们还是快速恢復了正常。
与此同时,代善心中暗暗嘆了口气,脸上却是挤出一丝笑容,硬著头皮接受了皇太极的夸讚。
毕竟在现在这个敏感的时候,確实不能把真实情况告诉皇太极。
不过这种事情也瞒不了多久,皇太极最终还是会知道的。
除此之外,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因为在义州负责后勤,所以代善也没有通知他,毕竟豪格要是知道了皇太极眼下的状况,鬼知道会闹出什么么蛾子。
皇太极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也並没有责备代善,因为他也觉得代善没有做错。
毕竟自己只是昏迷,又不是死了。
至於孔有德和阿拜的死,此时根本没人任何人在意了!
因为作为己方的水师主將却害的水师全军覆没,他们简直可谓是罪孽深重!
就算他们能活著回来,皇太极也一定会活剐了他们!
又是几天匆匆而过,崇禎所率领的军队终於抵达了辽东。
在山海关休整了一天之后,大军径直向著寧远城进发。
而寧远城,就是洪承畴的驻军之处!
这一天,寧远城。
天还未亮,洪承畴便早早地起床,精心整理好自己的衣冠,率领著寧远的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地出城三十里,前往指定地点迎接圣驾。
队伍中有些官员和武將,在出发前还一脸茫然,完全不知道这是要干什么去。
这其实也不怪他们,因为洪承畴为了保密,將崇禎要御驾亲征的消息封锁得极为严密,除了他之外,也只有少数一些高级將领知道。
其他人都是不知道的。
直到出发前的那一刻,所有人才得知此行的真正目的是去迎接圣驾!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们瞬间惊出了一身冷汗,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更是把洪承畴的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