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崇禎:不用当背锅侠的感觉真好啊!
再说了,內阁几位大臣和六部尚书个个都是精明之人。
如果崇禎前脚刚遇刺,后脚就宣布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这帮老傢伙肯定会立刻察觉到这一切背后隱藏著阴谋。
与其让他们在猜忌中胡思乱想,进而引发不可控的事情,倒不如直接跟他们摊牌算了。
反正事到如今,他们就算想置身事外也不可能了。
毕竟崇禎遇刺已然成为既定事实,真要追究起来,他们这些人哪一个能逃脱干係?
想到这里,朱慈烺转身看向崇禎,神色认真地说道:
“父皇,依儿臣之见,要不將此事告知薛国观等几位忠心的大臣,让他们配合咱们。”
“你想啊,他们年纪都大了,再这么担惊受怕下去,恐怕真会被嚇死。”
“如今大明局势错综复杂,正是用人之际,还离不开他们,若他们有个三长两短,这局面可就棘手了。”
“而且他们都是聪明人,这种事情恐怕也瞒不了他们太久,他们迟早会知道。”
“再者,刚好可以以內阁的名义推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这样其他人也不会怀疑这一切都是咱们的计划。”
崇禎听后先是眉头紧皱,但很快又鬆开了,因为他也觉得朱慈烺所言確实在理。
若自己前脚刚遭遇刺杀,后脚就立刻宣布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这意图也太过明显了。
到时候自己的面子也实在掛不住。
於是,崇禎微微点头道:
“既如此,那就宣他们进宫吧。”
不多时,奉命宣旨的方正化脚步匆匆,很快便来到了宫门口。
眾人见他前来,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顿时七嘴八舌地询问起来,声音中满是焦急与担忧:
“方公公,陛下醒了没?”
“陛下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有没有让太医看过?太医是怎么说的?”
然而方正化神色冷峻,不为眾人的情绪所动,只是拉长声音语气颇为冷冽的说道:
“太子殿下有旨,宣內阁首辅薛国观、兵部尚书李邦华、户部尚书倪元璐、英国公张之极进宫覲见。”
被点到名字的几人听到这话,赶忙从地上起身,然后神色匆匆地跟隨方正化往宫里走去。
一路上,有人还开口询问崇禎到底怎么样了,可方正化双唇紧闭,始终一言不发。
眾人见状,便也不再多问,只是加快了脚步,心中只觉得更加忐忑不安。
本来按常理,外臣是不能直接进入后宫寢宫的,但此时情况特殊,关乎皇帝安危,眾人也顾不上这些规矩了。
而周皇后为避嫌,也早已前往其他宫殿,去安慰那些同样惊慌失措的贵妃们。
几人来到寢宫门口,先是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復一下紧张到极点的心情,这才缓缓走了进去。
然而下一秒,他们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
只见此时此刻,崇禎正安然无恙地坐在桌边,神態悠然自得,手中还端著一杯茶,仿佛刚刚发生的刺杀只是一场无关紧要的小事。
只不过他的手臂上赫然缠著厚厚的绷带。
这一幕看著几人一脸懵逼,主要是崇禎的反应太过淡定,完全不像是手臂被射穿后该有的状態。
几人愣了好一会儿,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跪地行礼,声音中带著一丝颤抖。
“臣参见陛下、太子殿下。”
“臣恭请圣安、太子殿下千岁。”
崇禎微微点头,神色平和地说道:
“诸位都起来吧。”
几人这才匆忙起身,可无论是脸上还是心理,依旧充满了疑惑。
就在这时,朱慈烺神色严肃地向前走了几步,目光从眾人脸上一一扫过,隨后开口说道:
“诸位,接下来要告知你们的事关乎国家最高机密,若无本宫和陛下的允许,你们若敢泄露给他人,那便是抄家灭族的大祸。”
“你们可听明白了?”
几人听到这话,顿时嚇得脸色大变,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但紧接著还是纷纷拱手回应道:
“臣明白,请殿下放心。”
开玩笑,都到这个时候了,除了答应还能怎么著?
紧接著,崇禎这才缓缓开口道:
“诸位,实话告诉你们吧,根本就没有什么刺杀,所谓的刺杀,不过是朕和太子精心策划的一场戏罢了。”
什么?
崇禎这话一出口,薛国观等人满脸皆是不可置信之色,纷纷抬起头,震惊地看向崇禎和朱慈烺,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一般。
之前他们可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有人刺杀崇禎,怎么到了崇禎口中就成了一场戏了?
很快,英国公率先反应过来,他颤抖著手指向崇禎的手臂,结结巴巴地说道:
“可可是陛下,您確实受伤了呀,臣当时看得真真切切,那箭確实射穿了您的手臂啊。”
“不然您手臂上的伤如何解释?”
“若是做戏,也不能如此吧?”
崇禎听到这话,笑著拍了拍手臂,神色轻鬆地解释道:
“这伤口是前两天朕不小心自己弄伤的,只是划了一道口子,並无大碍。”
“至於之前你们看到的场面,不过是一个巧妙的机关罢了。”
“你们要是不信,朕便让你们看看!”
说著,崇禎便欲拆掉手臂上的纱布给眾人看伤口,但很快却被英国公拦下了。
英国公赶忙说道:
“陛下,无需如此,臣相信您。”
英国公可是看得真真切切,眼下的崇禎虽然手臂虽缠著纱布,但基本活动並无问题,根本不像是受了重伤。
如果他的手臂真的被贯穿了的话,是绝对不可能这般轻鬆自在的。
这足以证明崇禎说的话都是真的!
之前的刺杀,居然真的只是一场戏!
可是到底是为了什么?
与此同时,在场的其他三位老臣也都明白了一切。
薛国观更是眼眶泛红,几乎要哭出来。
只见他突然上前一步,『扑通』一声便跪在崇禎面前,声音带著一丝哽咽说道:
“陛下,您为何要这般行事?有何事不能与臣等商议,为何要冒如此大险?”
“您可知,老臣当时真的差点被嚇死啊!”
崇禎看著眼前的薛国观,心中也是突然泛起一丝感动,隨后赶忙伸手將他扶起,嘆了口气说道:
“朕为何如此,难道你不明白吗?”
薛国观听后,不由的也是在心中长嘆一声,因为他已然明白,崇禎之所以会这样,肯定与税收之事有关。
果然,只听崇禎接著说道:
“关於大明的士绅们偷税漏税之事,朕早有耳闻,但朕万万没想到,他们竟如此贪婪,今年上交的夏税,居然只有区区五百万石!”
“在他们眼里,朕就是那么好欺负、好糊弄的吗?”
李邦华性子急躁,虽主管兵部,不该插手户部之事,但此刻实在忍不住,隨即向前一步,大声说道:
“陛下,这天下士绅大多数皆是贪婪之徒,只知吸食大明的膏血,若再不加以整治,大明必將被他们蚕食殆尽。”
崇禎听后,颇为欣慰地看了李邦华一眼,点头说道:
“爱卿所言极是,这便是朕接下来要与你们说的,朕打算藉此次『刺杀』事件,一举解决那些妄图侵蚀大明根基的士绅们。”
在场几人听后,脸色瞬间变得古怪起来。
因为他们心里明白,崇禎所说的『解决』,绝非简单惩处那么简单,背后或许隱藏著一场大规模的整治行动。
不然绝不会费尽心思的非要搞出这么一场『刺杀』的戏码来。
难道崇禎是打算对天下的士绅大开杀戒?
若真是如此,这动静可就闹得太大了,整个朝堂乃至天下都將为之震动。
在这说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这些官员以及勛贵,本质上皆属於士绅阶层的范畴。
难不成崇禎也要对他们大开杀戒?
就在眾人胡思乱想之时,朱慈烺已然察觉到了眾人的忧虑,旋即在一旁补充道:
“诸位尽可放心,所谓的『解决』並非將他们屠戮殆尽,毕竟此次牵涉的士绅官员数量实在过於庞大,单纯的杀戮根本无法解决这一难题。”
“除此之外,本宫已经知晓你们补缴田税一事,所以只要主动补缴田税的,之前的罪责一概不究!”
眾人听闻此言,刚稍稍鬆了口气,朱慈烺便又接著说道:
“然而,对於那些不愿意补交田税、依旧选择抗税之人,本宫也绝不放过!”
“但凡继续抗税之人,不论有无功名在身、无论是平民还是勛贵,一律当斩!家產尽数抄没!其家人男的流放、女的打入教坊司!”
“若煽动百姓抗税、抹黑朝廷者,诛灭九族,家產尽数抄没!”
“且以上罪行皆不需要审理和复议,只要证据確凿,立刻实行!”
“若是这样的罪名还不够,就再给他们加一个弒君之罪!”
“总而言之,本宫就是要他们把欠大明的税全部都补回来!”
在场的几人听到这话,瞬间被嚇得冷汗连连。
明末这个时候,每年都会有南方的士绅进行抗税漏税,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天启年间的『五人墓碑记』了!
虽然史书上把这五个人写得非常悲壮,但根据后世之人的各种研究和解读,这才发现这件事情根本没有那么简单。
说的再直白一点,这五个人就是因为抗税才被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