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元年,三月初三。
周帝郭荣詔令天雄节度使、卫王符彦卿为主將,任命镇寧节度使郭崇为副职,领兵自磁州固镇插入偽汉联军后方。
又詔令河中节度使王彦超为主將,任命保义节度使韩通为副职,领兵从晋州东北拦截偽汉联军。
再命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以及义成节度使白重赞、郑州防御使史彦超、前耀州团练使符彦能,率领部队先行赶赴泽州布防。
同时又派遣宣徽使向训监督各部人马。
初七。
周帝郭荣发布大赦詔书,以安天下万民之心。
初九。
任命宰相冯道为山陵使,护送先帝灵柩前往陵寢,任命枢密使郑仁诲为东京留守。
隨即枢密院正式下达军令,两日后禁军主力隨皇帝出征。
……
傍晚时分。
內殿直下辖各部没有当值的將士全都被召集到了校场上。
殿前诸班直中以內殿直的人马最多,步骑加起来约莫有个三千余人。
其中骑兵数量比步兵稍多一些,但也相差不太大。
除了一小部分日常当值的將士,军营驻地中还有大半的人马待命。
此时全都赶到了校场集合。
起初人群还有些乱糟糟的,但在各部將领的约束下,队伍很快就整顿完毕。
隨后,一辆辆载满钱粮布帛的大车驶进了內殿直的驻地。
见此情景,大伙儿知道这是出征前的赏赐下来了。
自唐五代以来,隨著府兵制的崩溃,募兵彻底取代了徵兵,古代军制进入了新的阶段。
募兵都是脱產的职业士兵,不仅招募时要给一笔安家费,入伍后每月还要发军餉。
將士们大多都是拖家带口,仅靠一次性的安家费,以及每月那微薄的军餉,很难养活一家老小。
所以朝廷还会发放额外的实物补贴,例如粮食布帛、油盐酱柴等生活用品。
除此之外,偶尔的赏赐也是將士们的一大收入来源。
而赏赐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重大节日活动的恩赏,二是立了军功的封赏,三是出征前对將士的犒赏。
比如李奕在军中比武优胜后获赐的那把角弓勉强算是恩赏。
校场上。
將士们已经排好队列,双腿微岔昂首站立,衣甲鲜明整齐肃穆,颇有一股精锐强悍的气势。
不过也难怪,內殿直是殿前军麾下的主力之一,不管是人员还是装备都是拔尖的。
基本全是膀大腰圆的青壮年,配备著精良的盔甲武器,战斗力也绝不是盖的。
没过多久,一队举著旌旗的骑兵护卫著一员大將从校场外进来。
內殿直都指挥使王匡业拍马迎了上去。
由於典旗仪卫的队列比较靠前,李奕又是行首加上个头够高。
他倒是瞅清了那员大將的相貌。
对方看上去年纪不算太大,顶多不超过三十岁。
正是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
这位可不是一般人物,他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女婿,也是周世宗柴荣的妹夫,实打实的皇亲国戚。
正月底柴荣继承皇位后,先是將自己的表兄李重进升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负责掌管侍卫亲军。
接著將本是殿前都虞侯的张永德扶正为殿前都指挥使,接替李重进执掌殿前军。
这么一来,柴荣就可以藉助表兄和妹夫二人牢牢掌控住禁军的两大系统。
同时,李重进和张永德又向来不太对付,私下里颇有间隙。
柴荣的安排也暗含制衡之意,可谓一举两得。
这时,王匡业到了张永德近前交谈几句,紧接著掉头回到了校场前方。
只见他扯著嗓子喊道:“出征在即,陛下体恤我等,特命张都使携钱粮前来犒军。”
话音落下,校场上的將士们依旧保持著阵型,但明显气氛活跃了不少,脸上都扬起了几分喜色。
虽然將士们都知道出征前少不了赏赐,但等真正確认了又是另一番心情。
大伙儿脑袋別裤腰带上不就是为了这个嘛?
若是没有好处谁特么愿意替你上战场卖命。
而对於五代时期的皇帝来说,若想要保住自己的权力地位,就要先餵饱手下的这群武夫。
远的不说,就说后周太祖郭威病逝前的正月初一,在圜丘祭天后就差点因赏赐的问题闹得军队骚乱。
只因军中有流言说郊祀的赏赐比后唐明宗时要少,引得將士们生起不满情绪,最后斩了上百人才算平息了流言蜚语。
为此郭威还召集禁军眾將诉苦,说自己节衣缩食只为保障军队,国库中的积蓄基本都供应了军队,將士们却不体察国家百姓的艰辛,只知一味的索取抱怨。
事后郭威还咬牙从內宫的用度中抠出一些余钱来打赏抚慰军队。
可见身为皇帝在面对这些骄兵悍將时也只能以尽力安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