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陆府出殯了。“寒衣悄无声息跃上屋檐,“送葬的只有个瞎眼婆子,棺木抬到乱葬岗就扔了。“
“陆老爷子呢?”
“死了,灵柩还在陆家,陆家就剩下一个陆予墨了。”
“翠烟的弟弟呢?“
“死了。“
寒衣递上块染血的碎布,”那孩子死前一直喊『姐姐快逃』。“
窗外惊雷炸响,宋清欢忽然將墨玉簪插入云鬢。
铜镜映出她眼底寒芒,恍如十年前被送上戎狄马车那日,母亲塞进她手中的断刃。
京城最繁华的永安大街上,黑檀木匾额上刻著三个苍劲的鎏金大字——“问心堂”。
门前两盏素纱灯笼隨风轻晃,药香若有似无地飘散在街巷间。
白芨一身月白长衫立於堂前,眉目清朗如画,正为一位佝僂老者施针。
银针起落间,老者浑浊的双眼陡然一亮,颤巍巍握住白芨的手道:“神医......老朽这咳了五年的血癆,竟真让您治好了!”
堂后帘櫳微动,宋清欢一袭青衫隱在暗处,唇角轻扬。
医馆终於建成,也正好。
他擅医术,她通毒理,合开这医馆既能掩人耳目,又能广布人脉。
毕竟,京城权贵的命脉,往往攥在医者手中。
宋清欢戴上帷帽,跟著小廝来到前堂。
一位白髮苍苍的老人正佝僂著身子坐在椅子上,面色蜡黄,眼窝深陷,双手不停地颤抖。
“老人家哪里不適?“宋清欢轻声问道。
老人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希望:”大夫,我...我这病已经折磨我三年了。浑身疼痛,夜不能寐,连筷子都拿不稳...“
宋清欢仔细为老人把脉,又查看了他的舌苔和眼底。脉象细弱,舌苔厚腻,眼底发黄...这是典型的肝鬱气滯之症。
“老人家可是常年忧思过度?“宋清欢问道。
老人嘆了口气:”是啊...我儿子三年前在边关战死,儿媳改嫁,留下一个孙子要我抚养...我这心里,日日煎熬...“
宋清欢心中一酸。她取出银针,在老人合谷、太冲等穴位施针。又开了一副疏肝理气的方子:柴胡、白芍、枳壳、甘草...
“这副药每日一剂,连服七日。切记要保持心情舒畅,莫要再忧思过度。“宋清欢叮嘱道。
老人千恩万谢地走了。宋清欢看著他的背影,想起自己失去的一切,心中一阵刺痛。
白芨將最后一把艾草悬上房梁时,门前已排起长龙。染著药香的青幔后,鬚髮皆白的陈老汉颤巍巍伸出枯手:“老朽这痹症......“
“寒邪入骨十年余。“白芨指尖划过他肿胀的指节。
话音未落,老人掌心已渗出粘稠黑液,腥臭中带著冰碴。
围观人群譁然。
街角马车里,宋清欢轻叩窗欞:“当归三钱,雪莲五钱,混著戎狄的火山灰送去肃王府。“
萧行煜赤著上身伏在玉榻上,额头上满是汗。
宋清欢指尖银针在烛火下淬过,突然扎入大椎穴:“王爷昨夜又动用內力了?“
“殿下,冀州的密报。“三川捧著密报跪在屏风外,“暴雪压塌官仓,接连下了三日,恐怕要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