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我可不是吹!”
李东生一本正经地说,“等过些年改革开放,国家鼓励发展经济的时候,咱们这服装厂就算是顺应时代潮流了!”
“只要咱们用心经营,迟早会做大做强的!”
金虽然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但看著李东生信心满满的样子,也逐渐安心下来。
自家东生是个有主意的人,既然他这么说,肯定是有他的道理。
“那…那我现在能做点什么?”
金问道。
李东生想了想,说:“这样,你抽空去新华书店买几本关於財务管理的书看看,学习学习怎么管帐。”
“咱们这厂子以后规模越来越大,財务这一块儿可马虎不得。”
“行,我明天就去!”
金爽快地答应了。
她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学东西很快,而且非常认真。
只要她肯学,肯定能把厂子的財务管理好。
……
金雷厉风行,第二天一早就杀向了新华书店。
书店里除了教员语录和几本农业种植指南,其他书少得可怜。
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一堆宣传画下面翻出一本薄薄的《简易財务管理》。
书页都泛黄了,还缺了一角,一股子霉味儿,但金如获至宝,掏钱买了下来。
晚上,煤油灯下,金对著这本天书啃得头昏脑涨,李东生也凑过来,指著书上的公式,通俗易懂的解释一番。
厂里开始实行“金式”財务管理。
以前,厂里的帐目乱得像一锅粥,现在金把每一笔支出都记在本子上,连买根针都要写清楚。
她还发动群眾智慧,到处打听省钱妙招。
听说隔壁村的王大娘会用碎布头做鞋垫,金立马跑去拜师学艺,回来就带著厂里的女工们一起做,愣是把一堆废料变成了宝贝。
李东生作为后世来的人,当然明白拓展销售渠道采更重要。
守著厂子等订单,肯定行不通。
然后就开启了“跑业务”模式。
自家服装厂要想真挣钱,不能只盯著村里这点市场。
六十年代,国营大楼和供销社才是消费主力,那才是真正的金餑餑。
普通老百姓兜里没几个钱,想买东西都得去这些地方。
他揣著从红星皮革厂的介绍信,雄赳赳气昂昂地踏进了县城国营大楼。
国营大楼里,售货员们一个个眼高於顶,鼻孔朝天,仿佛顾客欠了她们几百块似的。
李东生耐著性子,好话说尽,才被允许把衣服展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