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殊应对起来驾轻就熟,心知这群人现在茫然无措,他直接开口指挥他们动起来。
从生火取暖到捕鱼捉野鸡为食,又指挥他们搜寻草药,凿石为锅,煮药汤以御寒,最后是掩埋同伴尸体,助其入土为安……一通忙活下来,渔民们渐渐恢复了精神。
直到此时,越殊才一一问起他们的姓名、籍贯,得知众人都来自东海边的龙泉乡,此番是被恶吏逼得没有活路,不得不冒险出海捕鱼,险些落得“全军覆没”的境地。
这还是所谓的太平盛世……
越殊轻轻一叹,语气煦地开口:“此岛不乏野物,却无猛兽,诸位且在这里待上几日,待我返程之际,再捎上你们一程。”
将总计十一名获救渔民安置妥当,越殊驾起轻舟,继续向视线中的“天之痕”前进。
此时距他离京已有一年之久。
这一路他并不着急,在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沿途游遍山水,踏遍名胜古迹。一路诸多寺庙道观,无一不曾留下他的足迹。
降生于此世十七载岁月,过去十六年的见识,都远远不及这短短一年的所见所闻。
士人口中的太平盛世,民生依旧多艰,大部分百姓不过有衣穿,有饭吃,勉强待活。而远离红尘的深山中,他所见最多的并不是隐居世外的修士,而是猛兽大虫。
只能说上清观与万年县的鬼市拉高了越殊对此界修士的期待。出门一趟下来,他才发现世俗界修士的数量和质量着实堪忧。
此界灵气无不集中于名山大川,凡人聚居之处,本就贫瘠的灵气更是堪忧,故而但凡有心于大道的修士都在世外离群索居。
混迹于市井中的修士,有一个算一个,不是寿命将尽,就是前进无路。越殊甚至还拆穿过几个靠术法招摇撞骗的低阶修士,为免他们报复凡人,他都是当场废弃修为,而后送进官府,让官府依律处置。
以这些人修行者的身份,本不用在普通百姓之中招摇撞骗,随便寻个痴迷求仙的王公贵族露两手,就能混上一辈子的饭碗——识趣如后者,越殊便是见了也不会拆台——却偏要榨干百姓本就不多的身家。
这样的人,在越殊“二元化”的世界观中,自然被分配到“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之列。身为强者的他,支配其人天经地义。
见多了市井中不入流的修士,越殊之后的路线便深入荒郊野外、山川水泽,也拜访过庙宇道观,倒是遇上过几位有道真修。其修为或许不高,求道之心却甚是坚定。
以越殊如今的境界,和他们交流好比那科学家与幼儿园小朋友交流学问。要说能从他们身上受益匪浅是假的,但幼儿园小朋友的童言稚语未必不能给大科学家以启发,便是“愚者千虑”,都“终有一得”呢!
他就这样且走且停,一路游玩自然风光,一路与同道交流,足足过去一年才抵达东海之滨,首先就撞上了出海遇险的渔民。
考虑到渔民们归家心切,越殊加快速度,以真气推动轻舟在海上乘风破浪,一日一夜远行千里,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
此时正是黎明。
一轮红日从汪洋尽头升起,粼粼波光泛起金红色的光辉。轻舟上,越殊睁开眼睛,日光穿透晨雾,在他眼底氤氲万千霞彩。
他的视线一眨不眨落在不远处。
“……海市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