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广身着粗布麻衣,没有骑马,带着几个人步行到大同镇的城墙底下观察形势。
这大同并非是雍国的北方重镇,而是黄州府里的一个镇,在大江以北,南临蕲水,东望太湖,扼守着入黄州府的门户。
小半年前,在与刘钦还没分手的时候,与邹元瀚的那一战,翟广虽然最后还是得以脱身,但损失不小,此后便息马深山,整整一个月间都没有动静。
邹元瀚一如既往,对他们并不往死里打,大多时候都睁只眼闭只眼,见他们露头,就派兵进剿,见他们分散开躲回深山里,就也不愿追得太深。
翟广有了喘息之机,一面练兵,一面不断地转移着阵地,一月间攻破数座坞堡,还有些结寨自守、时不时下山掳掠的匪类,掠其金银,以充军需,又分散成数股外出买粮,非但生生吊住那一口气,反而愈发地发展壮大。远近饥民听说他的名声,常常扶老携幼前来,大有托庇于他的架势。
也无怪他们如此。这两年兵连祸结,国无宁日,乡野之间就更是苦不堪言。
永平八年,因为夏人侵扰日亟,朝廷于是加派了练饷,按田地征收,每亩地加银六厘。当时说这是临时加派,只为救一时之急,过后便会恢复往年额度,但等来等去,非但没等到这日,到了永固元年,夏人大举南侵,朝廷反而又额外加征了一道夏饷,每亩地加银三厘。
按田土纳税,若按中朝大官的考虑,大户田连阡陌,便需多缴,小民田少,赋役便轻,加征赋税,无非是从富人嘴里掏出块肉,他们照样富得流油,总不至于让民不堪命,生计无着。但落到实处,大户飞洒诡寄、花分子户、包纳虚悬,手段百出,轻而易举便将该多缴的甩个干干净净,于是多出来的便落回小民身上。
以十一之田纳天下之税,岂有生理?其本就赋重役繁,命悬如丝,寻常年景里也不过就是堪堪苟全性命而已,更不必提军情如火,朝廷催缴甚急,既追积年之旧逋,更编来年之预征,两相催逼,生民膏血几为之尽。
翟广如今所在的黄州府,去年遭了水灾,今年又旱,草木枯焦,至秋颗粒无收。但朝廷以夏人之患迫在眉睫,不肯免其赋税,更不曾加以赈济,反而严限追比,悉索敝赋,官吏敲扑,血流盈野,黄埃赤地,人烟断绝。饿死、冻死、不堪催缴而自缢而死者不计其数,更有尽弃家产,居家逃难的,背井离乡,逃窜深山以避赋税。
一甲当中十户,有一两户或死或逃,则其余八九户承十分赋税,身上负担便又重了几分。有不堪承受者,弃田土而走,余下之人又需赔其赋税。贫者走,则富者为贫,如此一来,弃田者愈多,而余人赋役愈重,则逃者愈多,以致一乡一里,百姓往往相率而逃,乡邑为之一空。
时常有百姓逃至某处,发现那里百姓也逃亡殆尽,不见踪影,或是只余老弱,因身上怀资已尽,又不敢归乡,便行掳掠之事,久而久之,相聚为盗,干脆不再归田,流转各地,见稍有殷富者便破其家,也有些家中尚有田地勉力支撑的寻常百姓为其所害。
而就在这时,朝廷又因盗贼滋炽,必须派兵戡定,但连年征战,国库空虚,钱粮无所出,不得以而又加了一道剿饷。今年年底,这笔银子一征,登时四方鼎沸。官兵粮饷固然凑足了数,看来可以扫除寇难,但各地乱民不减反增,波压云涌,星火燎原。
翟广便是此时进入的黄州府。
这几个月间,他被邹元瀚打得东逃西窜,藏匿深山大林之中,人数最多时也不过数千人,但设法甩脱官兵,突围进黄州不出十日,人数已有一万有余。因他所过,颗粒不征,秋毫无犯,每攻破一地,即杀知县、除乡患、拷掠大户,开仓济民,百姓多愿跟从,兵锋未及处,只听得一二风声,便即翘首以盼。有些已经流离失所,没有恒产的百姓,因为不敢回乡,便来投奔,也有本来做了盗贼的,畏惧官府剿杀,也率部来投,翟广声势便一天天大了起来。
只是人多了,吃饭的嘴就也多了,翟广不劫百姓粮食,又因四处流窜、居无定所,麾下虽有丁壮,却也不可能力田耕种,自给自足,粮草供应便只有一个路子,就是每攻破一地,便从雍国官府当中支取。
如今他余粮不多,围了这大同镇十日,必须尽早破城,赶在邹元瀚的追兵又一次咬上来之前获得补给,然后迅速转移才行。于是他便亲自绕城觇探,筹谋破城之法。
他平日里与士卒同吃同住,从无例外,穿戴也与普通士兵相同,今日又没着甲,站在人堆里,除了亲近的人外,谁也认他不出。城上守军见了他,只当是这些乱民又派小股人前来骚扰,在城头大声恫吓,想要把他赶跑,但因为这几天见得多了,又懒得放箭,见他吃了恐吓,稍稍退远了点,就不放在心上。
翟广仰着头道:“城池还算坚固,但士卒没有战心,我看再有两天就能破了。老邹到哪里了,有没有消息?”
宋鸿羽没有他那么大的胆量,见眼下他们这几人都站在城楼的一箭之地,担忧城上放箭,一下便取了自己性命,因此眼睛时不时便瞟向城头,听翟广问话,仍是边看边道:“老邹现在让扎破天绊住,一时半刻恐怕到不了,咱们时间应当是足够的,破城之后,足可以从容而去,只看翟大哥你之后是想往南往北走了。”
翟广瞧他一眼,宋鸿羽会意,叹一口气,改口道:“不是扎破天,是咱的盟主。”心里却是百般不愿。
原来当日刘钦走后不久,翟广与扎破天便隐隐起了冲突。两人原本不识,因官兵追捕甚严,这才抱团求生,走做一路。
翟广名望甚高,来投奔的饥民匪类大多是为着他的名声,就连扎破天自己,也是受其事迹鼓舞,这才愤然斩木揭竿。但之前与邹元瀚那一战,他毕竟元气大伤,士卒锐减,远不如扎破天人多势众。
而扎破天自恃对翟广有救命之恩,虽然不常把那日的事挂在嘴边,但偶尔提及,都颇为自得,平日言行举止,也颇有不愿居于人下之意。一日两日还好,同行时间一长,便矛盾暗生,两雄势难并峙。两方手下皆以为该是自己这边做主,唇枪舌剑倒在其次,几次招募兵勇、编民入军,还有从官府、大户抄来的金帛粮食,你分多少,我分多少,分配时谁来主持,都有一番僵持。次数一多,竟隐隐有火并之意。
翟广还不懂“和衷共济”这词,但也知道,想成大业,兄弟两个得把劲儿拧在一处才行,决不能窝里斗。扎破天如此,他便甘愿退居第二。景山、宋鸿羽他们不服,又是说他威望远非扎破天可比,又是夸他雄才大略,给他灌迷魂汤,坚决反对他自置于扎破天之下,都被翟广一一劝下,私下里又严令手下各部不许生什么事端。
为着同扎破天说开,他又亲自去了他的大营,当面谈论此事。当时两人已经有了些剑拔弩张的意思,他孤身一人进扎破天的大营,手下人听说,死活拦着他不让走,景山更是一边骂一边求他带上自己。
翟广见他怒气冲冲,一脸凶相,知道若是带他去,就是不火并也要火并了,便没答应,发了通火,说他们不顾大局,趁人被自己镇住的功夫,到底还是独自一个去找了扎破天。
扎破天一开始狐疑,不知道他单刀赴会,葫芦里是卖的什么药,听他说要推自己做盟主,更是一万个不信。但听了他一席话后,明白他是真心如此,坦荡精诚,半是惭愧,半是佩服,反而不好意思起来。
可佩服归佩服,要让他给人当老二,他又不甘心,便提出往后索性两人共同主事,有事一起拿主意。
翟广一听,便知是天方夜谭,笑道:“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一个家哪有两个当家的?你就安心做这盟主便是,绝不会有人有怨言。事情定下以后,谁要是再敢生事,我翟广第一个放不过他!当日救命之恩,我时刻铭记在心,若是要我居上,我良心如何能安?你如果信得过我,我可以帮着拿拿主意,只是盟主之位,需你来坐。”
扎破天见他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也就不再推辞,哈哈一笑,握着他两手说:“翟大哥,这世上我不服别人,就服你一个!什么盟主不盟主的,我就借两天坐坐,往后还是你的。”两人尽释前嫌。
扎破天大营外,宋鸿羽急得嘴上起泡,抻得脖子都长了,等着翟广出来。景山更是点齐了兵将,随时准备冲杀进去,抢出翟广,抑或是给他报仇。但随后就见翟广和扎破天两个手执着手一块出来,有说有笑的,扎破天把翟广亲自送到辕门外面,见到景山一身戎装,眼睛一闪,随后竟然对着翟广哈哈笑道:“你看你这兄弟!”
翟广也跟着一笑,同他又说几句,定下盟主宣誓的日期,一面说,一面把手背到身后,对景山狠狠打了个手势。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扎破天为盟主,翟广平日可与他分开行动,遇事自决,有令时需听他差遣。
如此过了两月,一直相安无事,可是不知为何,从某日起,原本松懈的官兵突然如狼似虎起来,加紧进剿,连番动兵,直逼得他们风旋云紧,几无容身之地。每每刚经过一番恶战,还未站稳脚跟,也没来得及怎么休整,官兵就又掩杀过来,只得不顾疲倦,裹疮再战。即便像之前一样逃进深山,邹元瀚居然也不放松追捕,大有搜山检海之势,看来是非要将他们一网打尽不可。
对建康城里的一番博弈,翟广自然是不知道的,也不会想到邹元瀚这样做是得了刘缵的严令,让他务必在陆宁远出兵之前一举消灭境内流寇。他只知道邹元瀚态度大变,真正的恶战来了,虽然不愿,但也不惧,既然逃不过去,那就只有一个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