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盲盒开完,又开另一个。
这个应该是水晶虾饺,水晶虾饺的皮是薄至透明的,能清楚的看到里面的馅料,蜷缩着一个虾仁。
康熙帝用筷子夹起,仔细打量这虾饺的皮,问梁九功道:“这应该是用两种颜色的橙皮压在一起,然后擀薄的吧?”
梁九功沉吟道:“若是上下压在一起,只能看到一面的寿字,他是怎么做到让两面浑然一体,好像这个‘寿’字就这么长出来的一样?”
康熙帝:“……”
他怎么会知道,这奴才真不会说话。
康熙帝将虾饺送入口中,虾饺馅料滋味儿也就那样,但这花样,是真多啊。
挨个看过之后,只剩最后一个中间的压轴大馒头了。
说是饽饽,但康熙帝第一个想到的是在山东见到的山东大馒头。
嗯,这个大馒头放在最中间,看着最惹人注目,但与其他花样百出的小饽饽比起来,也是最不起眼的。
因为它除了表面相对浮现出的福寿两个字,就没有其他特色了。
但最不起眼的,肯定也是最独特的。
康熙帝捏了捏这个足足有他脸大的“大饽饽”,软软的,里面应该没有包东西。
御前侍卫傅尔丹心中大喊:剥开,就像剥衣服一样一层一层的剥开啊!
傅尔丹为什么会知道?
因为某人已经给他女儿送过了。
也不能怪人家小国公交友广阔,给弘晖、德隆两位阿哥送吃食的时候,还没忘了一起玩过的锦绣小姑娘。
谁接到这样别致的吃食能不喜欢呢?
至少他的妻子和女儿是欢喜的不得了。
可能是傅尔丹的视线太过火热也太过急切了,引起了康熙帝的注意。
康熙帝:“傅尔丹,你知道这饽饽里面的乾坤?”
傅尔丹单膝跪地,道:“禀皇上,奴才曾见过这种饽饽,您可以试着轻轻的剥下一层来看看。”
康熙帝手指轻轻用力,滑腻的表皮裂开,露出了里面新的一层滑皮出来。
康熙帝眉头轻扬,将这层剥开,露出了里面小了一圈的……新饽饽。
新饽饽跟第一层饽饽一模一样,都是相对的福寿二字,让人惊奇的是,这第二层饽饽皮子,也是滑的。
就跟新饽饽一样。
康熙帝笑道:“有趣。”
康熙帝手指用力,就跟剥洋葱一样,开始一层一层的剥起来。
每剥开一次,里面都会露出与上一个相同的有着福寿二字的新饽饽,所不同的,无非就是上一个大,下一个小。
康熙帝每剥一次,梁九功就数一个数字,等剥到最后,露出最里面粉红色的寿桃的时候,梁九功数到了二十。
一共二十层皮子,包裹着最里面的寿桃。
而每一层皮子,都是用奶/子和蜂蜜和成面团,后仔细发出来,又揉的松软雪白香喷喷的奶饽饽,吃一口,奶香甜香四溢,十分美味。
康熙帝将福寿皮子分赐给站岗守门的侍卫们,自己用下了那个小小寿桃。
心情很好的样子。
梁九功心下得意,要论伺候主子,还得看咱!
梁九功还留了个心眼子,他亲自去翻了德亨的寿礼,果然,找到了蒸这种花样饽饽的方子,一并拿给了康熙帝。
康熙帝一看这方子就知道是德亨亲手写的,习惯性的在上面圈了几个字,然后让人将方子抄写下来,送去御膳房,蒸了给各宫送去。
手里的这份原件,随手放在了众多批过的折子堆里面。
康熙帝身心都投入批阅奏折中去。
沿海诸省有海贼聚啸……剿杀了固然可震慑地方,但民人愚昧,易受蛊惑,若民心动摇,更不利于地方稳定,应招抚为上。
甘肃兵勇精炼,多赖提督潘育龙,现潘玉龙调陕西提督,便命……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吴洪,署甘肃提督事。
灾民……在京郊逗留时间太久了,再继续待下去,恐会引发不安之事……该遣送回籍了……
万寿节刚过,关于福顺的处置结果就判下来了:
罚俸三月。
然后,就没有更多了。
比宗人府拟的罚俸半年还少了三个月,康熙帝亲手批的。
这本没什么,但跟接下来的几个旨意放在一起,其他人不免侧目了。
那个参福顺的御史也被参了一本,已查实他勾连商贾,行不法之事,议定罢官夺产,其人声名扫地。
旗人和宜、和锈行为不端,败坏风纪,实为八旗子弟之耻,罢其父兄官职,着令回家管教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