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一回到畅春园, 就看到了罗列在案头尺高的奏折,全部是朝中大臣们保奏胤禩为皇太子的。
似是看康熙帝复立胤礽为太子的念头彻底打消了,朝中大臣越发蠢蠢欲动起来。
国朝不可无储君, 尤其是在康熙帝身体状况时好时坏的情况下,更加要在老皇帝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确定下储君之位,才是国祚永长之法。
这是满洲八旗王公以及满洲著姓勋贵们的普遍想法, 他们也是这么做的。
汉臣也不是没有发言权,但只有头部的几位阁老有发言权。
若是在最开始废太子的时候,他们当中还有些人心痒难耐的话,等见到左副都御史劳之辨,因为康熙帝露出复立胤礽的意愿,就上疏保奏废皇太子,被康熙帝说:“劳之辨将朕之意作为己功,行事甚为奸诡, 着革职, 交刑部责四十板,逐回原籍。”时, 便再无发声。
就连附议保奏胤禩为皇太子的王鸿绪,都寒心不已,由有所言,变作沉默寡言。
以至于康熙帝下谕旨责令汉大臣,说:……乃九卿会议时,但一二人发言, 众俱唯唯。其汉大臣、则必有涉于彼之事, 方有所言。若不涉于彼之事, 即默无一语……生人杀人, 乃朕之权,彼焉得操之……平时读书,至临大事,竟归无用,则所读何书,所学何事耶。王鸿绪、李振裕……蔡升元……杨瑄……俱著原品休致。
这下好了,户部尚书王鸿绪,礼部尚书李振裕,内阁学士蔡升元、杨瑄都修致回家了。
康熙帝口口声声说什么“朕向待大臣,不分满汉,体恤包容”,等到了说话的时候,咱们附庸你的意思,你打人板子,革职,发回原籍,好吧,咱们闭嘴,你又嫌咱们当摆件
那你到底要我们如何呢?
都说伴君如伴虎,汉家臣子伴这胡人的皇帝,当真是里外不是人。
估计,这也是像是李光地、张玉书、陈廷敬这些臣子们,平时行事谨慎小心,只知唯唯之故。
这回,连唯唯都有错了,他们站在这个朝堂上,更加不知如何是好了。
要德亨说,纯粹是这些汉臣们的偏见,觉着他们站的地方不是汉家的朝廷,心里有疙瘩所致。
他们只看到了一个劳之辨此人就是之前因为江浙两广地区有百姓向海外走私粮食,就建议康熙帝干脆关闭海关,这样就不会有海上走私的那个因为一道菜做坏了就要掀桌子的短视迂腐无知的家伙却没看到,有多少八旗王公、高官子弟因此被削爵、罢职、打入辛者库为奴。
怎么着,皇帝打杀这些八旗子弟就是处理自己的家事,打一个不知所谓的朝廷蛀虫就是打了你们的脸了?
道理呢?!
劳之辨是掀桌子,你们就是干脆饭都不吃了,是不是?
也难怪乎康熙帝会生气了。
汉家臣子们集体默声,但满清的这帮臣子们,则是拿起了汉家“无后为大”这一套,开始逼迫皇帝立皇太子了。
以佟国维为首的八爷党们,开始再次上书康熙帝,立胤禩为皇太子。
康熙帝的做法是,将佟国维当朝大骂一顿,骂的佟国维要以死明志。
康熙帝当然不会让人死,他道:“朕若诛尔,似类沽名。朕今断不诛尔,其坦怀勿惧。但不可卸责于朕躬。观尔迷妄之状,其亦被人镇魇欤。”
你个老家伙,朕看你是被镇魇了,才这么冥顽不灵。
然后,康熙帝将额驸舜安颜革了额驸爵位,让他和他祖父佟国维回家一齐养老去了。
这事儿还没完,紧接着,康熙帝揪着一次国宴时,排座位的事情,借题发挥。
说五旗诸王,不念他这个做皇帝的好,只知道结交匪类,“于朕诸子间,肆行谗谮,机谋百出,凡事端之生,皆由五旗而起。”
皇子们人品贵重,并不与你们计较,你们却越发肆无忌惮,任性妄为,“人情若此,朕深为愤懑”。
还有,列席而坐,为什么朕的皇子们座位反倒在你们的下面。
以前朕最高只给皇子们封贝勒爵,是因为朕“良恐幼年显贵,或至骄侈恣意而行,故封爵不踰贝勒。”这是朕在激励他们用心向上,不是说他们位低,不如你们,才列席在你们之后。
而且,朕的儿子文武相继,品行也好,反倒是你们“承袭诸王、贝勒、贝子等,日耽宴乐,不事文学,不善骑射,一切不及朕之诸子……”
现,封胤祉、胤禛、胤祺为亲王,封胤祐、胤礻我为郡王,胤禟、胤祹、胤禵为贝子。
封和硕荣宪公主为固伦公主,授吴尔衮为固伦额驸。
因为去年年底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多且重,康熙帝的身体时好时不好,总没个消停,加之女儿娜依嘎即将生产,荣宪公主和端敏公主及其额驸,都随驾回京。
冬月里,就是德亨和胤祄等从热河行宫回京,去胤祥府上看望的前后,康熙帝病重一次,荣宪公主在皇父前亲自侍奉汤药,日夜守护,让康熙帝大为感动。
那个时候,儿子端来的汤药康熙帝是不敢喝的,但女儿守护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