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高无庸,拿面镜子来,给这妖怪照照。”
弘晖:……
高无庸腿脚从来没有这么快过,不知道从哪里拿来一面玻璃镜,举到德亨面前让他看。
德亨嘴巴张开,又合上,张开,又合上,“嘁”了一声,嘟嘟囔囔道:“不就是头发乱了吗,这叫凌乱美,咦,我扣子怎么开了一颗,肩膀上这一坨是什么,唉呀,弘晖,你那里应该还有我的衣服吧……”说着,就拉着弘晖跑了。
弘晖无奈道:“你院子里,额娘每年都给你添新衣的,我带你去找……”
看着跟个兔子似的跑了的小子,胤禛冷冷一笑,握了握拳头,孙猴子再能蹦跶,也逃不出如来佛祖的五指山,哼!
高无庸赔笑上前,问道:“爷,福晋着人来问,今儿晚上用些什么?”
胤禛心情好了起来,道:“今儿晚上家宴,让福晋看着安排,多添两个菜。”
高无庸立即明白了,这是让福晋多准备两道德亨喜欢的菜的意思,忙去派人去给四福晋传信去了。
晚上家宴简单的很,一些养身素菜,一杯清酒,跟昨天赶场子似的拜访,今天才更像是一家人团聚。
人不多,不分男女,团团坐了一大桌。
胤禛、四福晋两个坐了首座,往下一左一右是弘晖和德亨,然后是弘昀和依尔哈,然后是弘时、弘历、弘昼,最后是永华。
永华坐在高脚带围栏的婴儿椅子上,奶娘战战兢兢的和其他伺候的丫鬟们站在一起,心里不住祈祷,千万别让小阿哥出了丑,惹王爷不快。
按说,若是家宴,采采理应出席的,但碍着德亨在,年轻叔嫂毕竟不是亲的需避讳,不管是胤禛,还是四福晋,都没让她来,只在她房里,单独摆了一桌,让栋鄂氏去陪她用。
看着眼前满堂儿孙,四福晋笑的合不拢嘴,拐了拐胤禛的胳膊肘,要他说两句。
胤禛心下也很高兴,相比于其他兄弟,除去某人之外,他子嗣不算丰盛,但有两个尤其出彩的打头,再加上一个能干的女儿,一个顶十个,就当他多了三十个儿子吧,这样想想,他的心气儿就平了。
胤禛举杯,笑道:“今日月虽有缺,阖家却圆,乃人间第一大幸事……弘时尚且有些印象,弘历、弘昼、永华,你们三个,都没见过你们小哥和小叔吧,今日就当认识了……”
弘历、弘昼、永华都两三岁的年纪,包括年纪稍大两岁的弘时,都懵懵懂懂的,分不清楚大啊小啊,一二三四啊的,按照吩咐,一一去和德亨碰杯,叫哥哥,喝饮子,然后接受小哥哥的摸头捏脸和夸奖。
唯有弘昀,撇撇嘴,不知道这个大和小有什么意思,好像这个家里,就三个小主子,一个是大哥弘晖,一个是远在蒙古的大姐,另一个就是小哥德亨,他们下头这些小的,好像都不存在一般。
让永华管他叫小叔,明明小叔是弘昼好不好。
不管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表面上都是一派其乐融融的笑脸,德亨也吃喝的尽兴,晚上也没回府,就和胤禛、弘晖,父子三个,彻夜畅谈。
此次回京探亲,给德亨的时间是真的很短,德亨得加紧时间,补足这三年京中缺失,微调心中计划,准确应对会有的变局。
比如,时时刻刻都在疑神疑鬼的康熙帝。
德亨在京里待了几天,陪伴父母亲人,走访亲朋好友,然后就回了热河,他还有一个未婚妻的事情没定下来呢,也不是着急娶媳妇,就是怕拖的久了,再出现变数。
比如,康熙帝突然心血来潮,给他换个媳妇什么的。
要真如此,那德亨可就哭都找不到地方哭去了。
不过,康熙帝是想不到给德亨换媳妇的事情的,他现在正大发雷霆,对着眼前的儿子和朝臣们大骂胤禩“乱臣贼子”“居心叵测”“咒老父将死”“其心可诛”等等险恶之语,要是胤禩在跟前,德亨都怀疑,康熙帝是真的会亲手捅死这个儿子的。
因为什么呢?
因为胤禩遣人给康熙帝献上了两只奄奄一息的海东青。
在回热河途中,路过汤泉山庄时,德亨还去拜访了胤禩。
胤禩驻足汤泉山庄,也没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就是今年随驾北巡,中途请旨离队,去祭拜自己的母亲良妃,祭拜完之后,想到自己母亲郁郁而死在紫禁城,他这个儿子除了逃避,不想去见自己生父外,什么都做不了。
心下更加阴郁难言。
就遣人去给康熙帝请安,说明自己偶感风寒,在汤泉修养,等皇父回京时,自己在跟上。
顺便,献了两只海东青给皇父围猎用。
德亨是相信胤禩肯定不会故意献两只奄奄一息的海东青的,肯定是中途某个环节出了错,明眼人都能想清楚的道理,康熙帝想不明白。
或者说,他被惧怕和愤怒冲昏了头脑,已经没有理智可言了。
比如现在,一见到德亨,康熙帝就兜头骂道:“你们都当朕老糊涂了,不知道,朕告诉你们,朕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清楚。德亨,你看似和胤禩撇的一干二净,殊不知,人只要行走,就会留下影子。胤禩拿着银子去收买党羽,他的银子哪里来的?都是你给他的!朕不问你罪,是朕愿意姑息,你要是以后再给他一分银子,朕也与你,恩断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