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自从这次回京, 自从弘晖从西北回来,兄弟间每次即将开始有争执,德亨都感觉自己有罪一般, 不应该。
只是一点点小事而已,有什么好争的,争个锤子,他都这样了, 顺着他又怎么了。
本来就是送给他的礼物,自然是要他开心最重要,所以,德亨答应再给弘晖烧个天鹅灯,就两只天鹅,不带小的,兄弟鹅,弘晖才勉强满意了。
满意之后, 又觉索然无味。
灯不灯的, 他要的只是德亨的心意,见德亨一如既往的对他好, 剩下的就没什么意思了。
德亨问他怎么了,心情不好吗?是不是遇到难事了?谁欺负你了……要不怎么无理取闹的。
“无理取闹”是弘晖从德亨的眼神和神态中感觉出来的,德亨不会说出来,但会在心里腹诽他,然后依着他。打小儿就这样。
但弘晖是不会将自己的男女之事说给兄弟听的。
他和德亨之间亲密无间,无话不说, 也基本不存在秘密, 但唯独和妻妾之间的事情, 他从来不会主动提及。这没什么好说的。
所以, 不管德亨怎么旁敲侧击,弘晖都不说。
他不应付,更不圆滑,他就是扭着头,不愿意说,德亨就拿他没办法。
德亨只觉兄弟的心思越发讳莫如深了,可以用一句“海底针”来形容了!
心思难搞,但很好取悦,德亨只用一碗番茄鸡蛋汤就搞定了。
春夏之交,第一批瓜果已经成熟了,圆明园里有麦田、稻田,自然也有菜地。德亨带着一帮小子丫头们去胤禛的菜园子里摘了蔬果,亲手烧了一锅番茄鸡蛋汤给他们做晚餐。
弘晖喝着这一碗鸡蛋汤,笑道:“还是小时候的味道。”
德亨也喝了一口,只觉寻常,问道:“你还记得我小时候烧的汤什么味道?”明显只是将之当做玩笑话了。
弘晖笑道:“你烧汤,只放一点油润锅底,然后放番茄大火炒香,小火熬炖,炖出底汤,再浇开水,打鸡蛋是磕在锅沿整只打入,打三只,再用筷子在锅里搅出蛋花,最后勾芡一勺面粉薄汤,撒上细盐、葱花、胡椒、米醋,出锅。”
“这些食料少一点,多一点,错一个步骤,都烧不出你这味道。”
德亨:……
这话…似乎是有点道理在里面的,就问道:“那你说是什么味道?”
弘晖:“少油少盐少腥呗,咱们两个大人,一屋子小子,你就磕三个鸡蛋,都不够我一个人吃的。”
德亨无语:“你就说是寡淡呗?”
三个鸡蛋是磕习惯了,以前是他和弘晖、卓克陀达三个人,现在是他和锦绣、永琏三个人,但凡他亲手做汤,就磕三个鸡蛋,一人一个。
弘晖一口闷了,让永华再给他来一碗,用实际行动跟兄弟证明:“好喝!”
永琏也捧着小碗自己干饭,闻言也跟着响亮来一句:“好喝!”
他从出生起喝过的汤都是阿玛烧的,其他人只会给他吃蛋奶和米粥,汤的味道一如一既往的没有变化,对他崭新的小舌头来说,滋味儿浓浓的,是真的很好喝哇。
永华和永璋兄弟两个埋头苦吃,不敢应和这话。
总之,这是叔叔亲手烧的,和御厨做的味道自然不一样。他们是在吃饭吗?他们是在吃叔叔的疼爱呜呜。
弘晖得意了,眉毛都飞上天了,道:“看吧,侄儿跟我一个舌头。”
永琏大力点头:“和柏柏一个舌头!!”
他已经明白一个舌头是什么意思了,就是说吃饭的口味相同的意思。
永琏和柏柏口味相同哦
德亨:……
弘晖哈哈大笑,从传出老远的笑声中,可以窥见他此刻的心情是有多么愉悦。
弘历暗暗撇嘴,有什么好喝的,难喝死了,一点滋味都没有,哼!
不管是内外藩蒙古,还是朝鲜、暹罗等外邦国家,入京之后,都不可随意走动,更何况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洋人。
最开始,选洋人驻地以及朝见宫殿时,朝廷是有争议的,光理藩院尚书隆科多、总理胤禟、礼部就提供了三个地点。
隆科多主张就将人引入朝阳门内安置,那里有很多鄂罗斯人,还有洋人的教堂和店铺,都是洋人,没必要分开。
至于朝见地方,当然是紫禁城。
紫禁城是皇朝的中心,万国来朝是多么重大且光彩的事情,是要史书留名,流传千古的,规矩礼仪方便自然要做到极致,太和殿本来就是接见外国使臣的地方,皇帝就应该在这里接见代表自己国家的国王来朝见大清皇帝的使臣。
隆科多的提议中规中矩,当日参加大朝会的官员都点头附议。
但胤禟作为经常和洋人打交道的皇子,对洋人了解颇多,他认为,若是在紫禁城接待洋人使臣,最好要洋人接受他们朝见皇帝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