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先帝宾天27天大孝已经守完, 百姓可以正常嫁娶,也可以欢天喜地过年,但作为皇室宗亲, 尤其是新帝尤其重孝道情况下,这个年过的就冷清许多。
也有那混不吝的,在府上大宴宾客,没关系, 新帝正愁找不到理由收拾你们呢,就算罪名往重里定,谁都说不出什么来。
雍正帝和皇后带着妾室子嗣住进了紫禁城,雍王府上就是弘晖在住,然后等过完年,天气和暖,新府邸修缮完成之后,再搬入东华门外不迟。
除了大冬天的三点早起上朝折磨人外, 其他都和以往没甚差别, 甚至因为皇帝皇后搬走,雍王府住着比以往更自在了, 所以,弘晖并不着急搬迁。
德亨就更不着急搬迁了,他又不用早起上朝。
年三十后,国公府开始张罗着给德亨、萨日格、弘旦三个除孝,他们是孙辈,且不是嫡枝长孙, 所以, 为老国公夫人守一年孝就行了。
当然, 叶勤和纳喇氏还是要继续守两年的。
自从雍正帝被册封太子, 纳喇氏身体开始好转,一个年过去,她身子彻底康复,整日里张罗着给儿子女儿进补,帮着女儿收拾新府邸--儿子亲王府自有儿媳妇去张罗,喜气洋洋忙活的不可开交。
萨日格已经大婚了,但公主府还没修缮好,她就继续住娘家。
这当然是不对的,驸马家也是一等公府邸,还住不下你一个公主?
平时也就罢了,难道过年也不回吗?
外面流言蜚语不少,尤其是佟佳鄂伦岱,为此没少去雍正帝跟前进言,但都被雍正帝以“固伦公主情况殊异”给挡回去了。
气的鄂伦岱不仅在乾清门内大喊大叫,话里话外指责,先帝英灵尚未远去,雍正帝就不将“舅家”放在眼中了,话语放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够杀头杀上几个来回的了。
但雍正帝就能装聋作哑当听不到,不理他,就算他之前党附允禵,别的都被雍正帝收拾了,就鄂伦岱,一点波及都没有。
只因他是佟国纲的长子。
岳兴阿只是他的侄子,大伯为侄子操心伸张至此,让知道的人背地里忍不住的嘀咕。
有鄂伦岱做对比,隆科多就可爱多了,虽然隆科多在贪得无厌上也没好到哪里去。
对此,纳喇氏完全是装瞎做聋。
李四儿打着旗号上门,她就拿着刀剑带着家仆,在自家府门前亲手宰杀了李四儿的拉车马匹,然后将李四儿和佟佳府上仆妇推搡去大街上,大肆清洗府门前街道,让四九城的老少爷们看尽了笑话。
国公府内外,要是哪个多嘴多舌到她跟前,不管这人是奴婢还是有品级的诰命,不管是有道理还是进谗言,纳喇氏自己先大耳瓜子扇过去。
纳喇氏一听到萨日格大婚就应激,她知道很多人都在背后说她疯了,她就疯给所有人看。
她可是自小在胡同里撒丫子长大泼辣惯了的野丫头,可不是被那些个三从四德教养着长大的,听不得那些胡沁话。
她如今已经是亲王太妃,看谁敢动她一根手指头。
至于那个女婿岳兴阿,纳喇氏更是连国公府大门都没让他进一回,更别提给好脸色了。
萨日格封公主赐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纳喇氏心里明儿清,她不能怪康熙帝,她就只能恨那些觊觎她儿女的豺狼了。
萨日格将自己的对外贸易公司临时总部设在了国公府,她从三四岁上就有自己的闺阁院落和书房,德亨完全是比照着自己教养她安排她的,所以,什么都是现成的,一块砖瓦都不用添。
连班底人才都已经成熟。
这个能够和东印度公司相抗衡的班底,德亨已经暗中筹办好几年了,涉及京中的人才和业务都是经的她的手。
萨日格以前只当是在为哥哥做事,现在才知道,以前尽心浇灌的花朵,如今竟是戴在了自己的鬓间。
谁听了不得说一句世事无常呢?
出孝后,德亨为陶犇和芳糜热热闹闹办了亲事,就送夫妻两个去福山上任去了。
陶牛牛,大名陶犇,雍正帝御笔亲书。
德亨都大婚多少年了,比德亨还要大三四岁的陶犇还未成亲,是德亨不上心吗?
非是不上心,而是德亨想按照这个时代的标准给他寻一门配得上他的亲事。
如果只是作为奴仆的话,陶犇可以从纳喇氏、德亨、锦绣身边的侍女当中挑一个,这叫家生子配婚,生的孩子叫奴才秧子。
但德亨对陶犇的期望并不是亲随心腹,而是希望他在学够了本事、历练出来之后,能有一天展翅高飞,大展身手,去拼搏自己的前程。
男人拼搏嘛,若是有岳家助力,岂不是事半功倍?
德亨想按照这个时代的标准给陶犇最好的。
之前回京,德亨就有打算为他谋前程,但他入京就被圈了,陶犇的前程自然也就无限推后。
在德亨自己都将此事搁置时候,弘晖一句谏言,将陶犇送上了海运总督的位置。
起点就是一品大员。
这可比德亨给他的打算好太多了。
前程有了,婚事就该提上日程了,就当德亨开始翻看京城世家名册时候,陶犇提出,他要娶芳糜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