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内, 诸王大臣、隆科多、马奇等齐聚一堂,议先帝临终前建图书馆的谕旨。
允址还是那句话:
建。
到底什么时候建!
所有人都看着德亨,听他这个当事人怎么说。
德亨道:“建图书馆这事儿, 我向先帝提,得提了十多年了,先帝始终不同意建,那定然是有不建的考量。我乃臣子, 且年弱,这里面的考量许是我不能明白的。但君为臣纲,就算我再想建,君王不同意,我也不会坚持。”
一句话,我听皇帝的。
隆科多点头道:“定亲王此话十分在理。”
引来允址一阵瞪视,哼,若不是你是先帝指定的佐政大臣, 这里有你说话的份!
马奇和允禩隐秘的对视一眼, 都垂眸不置一词。
雍正帝对德亨的回答不甚满意,他想要德亨坚定的拒绝, 而不是将球又踢回他这个皇帝这里。
允祥适时提出,道:“那么,现在就是如何对待先帝的临终圣谕了。”
德亨的态度有了,剩下的就议这个图书馆到底有没有必要建了。
允址还是坚持道:“先帝最终是同意了的。定亲王也说他提建图书馆提了得有十年了,既然先帝最终能同意,就说明, 这是他老人家经过深思熟虑之后, 最终的决定, 并不是乱命, 更不是糊涂了。”
问题就在这里了。
雍正帝认为这是先帝临终前的情怯之语,而允址则是认为,这是先帝深思熟虑之后做的决定,新帝不仅要慎重考虑,还得尽快落实。
像是允祺、允祐这种中立派,对图书馆完全无感的,就觉着三哥这话很在理:这是先帝定下的,不容更改。
雍正帝“嗯”了一声,然后就无话了。
一时间,场面静了下来。
雍正帝在等人说话。
允禩只得开口道:“如果要建图书馆,从选址、迁居、土木、瓦石、挑选典籍、刊印书册……每一项都是一个大工程,户部可有这部分拨款吗?”
好问题!
雍正帝先给他的好八弟投去一个赞赏的眼神,然后问已经开始接掌户部的允祥道:“户部如今有银多少?”
允祥说了一个数字,但说话的语气并不轻松。
解释道:“户部银还算充裕,但先帝梓宫尚未入陵,这是一项不能免的开支。
直隶、山东、河南等地大旱之后大涝,连年欠收,您又免了这三地今年钱粮赋税,赈灾的钱粮开支亦是不能省。
去年盛会,先帝高兴,免了几地的钱粮赋税,去年年底户部的进项就少。
今年恩科,明年正科,伦才大典修缮考场、接济寒门学子路费的银子也不能免。
宗学、建王府、公主府、八旗王公赏银、内外藩蒙古王宫赏银、八旗兵丁赏银……”
雍正帝扶额,打断道:“够了,看来国库虽有银,但也只是暂时的,不经花用。八弟,宗学那里可否能省出一星半点的……”
允禩忙道:“皇上,因着承德织造局,臣弟建宗学的开销,都尽量从内务府织造局走,而不是从户部,这是臣弟体谅圣心的缘故。您若是真给臣弟裁了户部的拨款,剩下的钱不是继续从织造局出,就是从八旗都统衙门那里出,八旗王公们定有二话。另外,他们还欠着户部的借款呢,此时裁撤,他们就更有理由不还款,十三弟户部催缴欠款的活儿就不好做了。”
雍正帝为难:“那可能从恩科省出一抿子?”
马奇道:“考场年久失修,再加上春、秋天干物燥,夏季多雨,虫蚁出没,若是考场出现一二变故,恐与皇上加开恩科,选拔良才的圣意相悖逆。”
雍正帝问隆科多:“理藩院和九门那里,可能……”
隆科多摇头,道:“省了哪里,也不能省了步兵衙门,那是九门安稳所在。理藩院那边,内外藩蒙古王公们可不管咱们是不是要挪银子建图书馆,他们只知道该他们到手的钱粮没到手,而先帝时候,可是年年不落的。”
雍正帝点头,然后眼睛看向了弘晖和德亨,道:“王府修建……”
弘晖忙道:“儿子如今住在潜邸,万事皆祥,在宫内也有住所,瑞王府晚一天修建也无妨。”
德亨也道:“儿子国公府住惯了,也不着急搬迁。”
允祥摇头叹息道:“只是两座王府,能省出多少银子来,不顶事儿。”
允址冷笑道:“你们数落了这么多,无非就是给户部哭穷,不想拨银子罢了。去年一次拍卖会,为国库搂了多少银子,且至少还有三分之二的银子没有收上来,国库的银子都哪里去了?别跟本王说,是给先帝治丧都花光了!”
允祹道:“自是没有的,给先帝治丧,一应花用都从内务府走,白纸黑字,样样记得清楚,三哥可以去查。”
允禄也点头,道:“给先帝治丧,俱在法度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