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地址:www.22biqu.com
笔趣阁 > [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 第381章

第381章

恩科殿试, 策问四问,雍正帝求才、求策的迫切心情,呼之欲出。

第一问:“朕惟致治之道, 必先公忠。公则无私,忠则无贰。然或面从退言,矫饰沽名,其心实不可问……何以使内外臣工, 咸怀靖共,永肩一德?”

请考生分析官员“表面忠诚,实则营私”的根源,提出确保臣子“真心为公”的举措。

第二问:“迩来吏治,或尚虚文而鲜实效,或习便安而忘远图……何以使官方整饬,人怀竞劝?”

请问考生,如何革除官场“敷衍塞责、贪图安逸”的积弊, 寻求激励官员勤政的方式方法。

第三问:“教化者, 为治之本;刑罚者,辅教之末。然今教化未孚, 而犯法者众……宜何道以迪之?”

请考生发醒,当今世道,因何道德教化失效、犯罪频发,官员应如何协调“德治”(教化)与“法治”(刑罚)的关系。

第四问:“生齿日繁而地不加广,赋税有常而用度无穷……何以使家给人足,俯仰有资?”

请考生针对人口激增与田亩有限的矛盾, 提出既能家家小康, 又能收取足够赋税的具体方案。

第一问探讨忠君为公之道, 第二问革除吏治荒怠之弊, 第三问寻求教化与刑罚之平衡,第四问解财政与民生之困局。

第一第二问,直指吏治革新,表现了雍正帝当下最紧迫的诉求。

考生们点灯熬蜡,奋笔疾书,在下午六点钟,结束考试,交卷离场。

主考官收取试卷,就地封存,德亨带领侍卫们,将试卷护送至文华殿,这次殿试安保任务,他就完成了。

接下来阅卷,文华殿守卫,交给领侍卫内大臣马武负责。

阅卷大臣马奇、嵩祝,带领六部九卿和翰林院等阅卷官们,对所有试卷一一进行评阅。

雍正帝亲自坐镇文华殿,有读着好的文章,会传给雍正帝阅览,初步拟定名次后,也会给雍正帝审核。

然,雍正帝是不会干坐着等人给他递卷子的,题是他自己出的,他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作答,他自己才明白,所以,他在文华殿内四处走动,心血来潮就抽取一份试卷,自己阅读。

众阅卷官:……

咱就说,要咱们何用!

反正,这是雍正朝第一次科举,是恩科,雍正帝摆足了重视的态度。

参加殿试的贡士超过200名,一天肯定是阅不完的。

雍正帝可以随意来往,其他所有阅卷官都不能离开,直到将所有试卷都定好名次,皇帝点出一甲、二甲、三甲之后,才能走出文华殿。

雍正帝读了一天卷子,有些头昏脑涨,他看的二三十份卷子中,有的言之有物,但总归缺了点味道,大多都是务虚空谈,堆砌辞藻,阅之乏味之作。

雍正帝出了文华殿,顺脚去了内阁。

内阁这边,允祥和允禩兄弟两个,再加上一个年羹尧和其他在旗阁老们,对着两份奏折品读。

允禩边读边笑:“……八旗兵丁饷银、甲米发放,在于公信力,公信力在于监察,监察在于公平、公正、公道……哈哈,你们说,八旗有这个东西吗?”

允祥无奈道:“八哥,我们的目标是做到,不是质问。”

允禩:“呵呵,老十三,怪不得你能得皇上看重,原来是个天真无邪的性子。”

允祥牙酸,他总觉着这位“八贤王”,性子是越来越阴阳怪气了。

允禩问年羹尧:“亮工,你那份折子如何?”

年羹尧总结道:“户部该头疼了。”

允祥道:“给我看看……唔,盖官舍,翻修北京城……这前一个可行,后一个,难。”

允禩拿过来仔细看过,道:“没什么难的,德亨向来能随机应变,变废为宝,在咱们看来难的,经他之手,说不得就简单了。眼见的京郊即将涌现大批量灾民,至少劳工是不缺的。至于钱粮嘛,这不佟佳氏吐出来许多嘛,足够了。”

允祥发愁道:“明年赋税若是收不足量,这些就是救命的钱粮,不能随便动用。”

允禩:“这就是你户部的事了。”

允祥:……

“你们在说什么呢?”雍正帝带人进来。

“皇上。”

众人起身请安,允禩撇撇嘴,跟着起身。

雍正帝摆摆手,让他们免礼,自己在中间座上坐下,将每人手里一份折子,再次问道:“你们在议什么?”

允禩将手里的折子合上,敲打着手掌心,不语,允祥道:“是德亨上了两份新折子,咱们正在说呢。”

“哦?德亨上新折子了?拿来跟朕看看。”雍正帝自己都不知道,他这一瞬间体现出来的面部表情和说话的语气,是惊喜的。

年羹尧心中暗叹,到底谁说皇帝薄情的,这位皇帝,可是比别人想象中的更重情。

只是看对谁罢了。

允祥将自己手里那份被允禩讽刺过的关于八旗银米发放的折子递给雍正帝,雍正帝打开,认真看了起来。

众人陪坐。

雍正帝看完,跟允禩一个疑问:八旗,有公平、公正、公道一说吗?

不得不说,这份奏折,跟雍正帝殿试第一、第二道策问核心重合了:表面忠诚,实则营私;敷衍塞责,贪图安逸。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biqu.com』
相邻小说: 男大学生的心机 大夜之昴 尸人说梦 炮灰女配换亲错嫁年代文大佬 be后,男主们全都重生了 大理寺打工人(美食) 躲雨 奸臣他死不悔改 六零年代机修厂 社恐穿为伯府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