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天一早, 杜家就准备好了供品跟香烛。
杜父也在家。
杜奶奶难得早起,在杜爷爷的遗像边坐着,絮絮叨叨的说了小半天的话。
“老头子, 你说地不要大操大办,今天孩子们都没回来, ”杜奶奶锤着小腿,“这橘子罐头你生前最喜欢的, 还有这绿豆糕, 你也尝尝。咱们家就数老五最有孝心,一早就出门说要给你买苹果……”
杜奶奶道, “老三前些天回来了,给我带了吃的,瞧, 这不给你摆上了吗。老四那孩子,唉, 原想着懂事了一些, 可到底还是不如老五贴心。”
她的膏药断了好几天了,也不见老四回来问问。
最后又说想起杜父杜母。
“老大跟他媳妇好得很, 我这牙疼胃口不好,他们就随我吃稀的, 别看老大媳妇之前跟我一直吵吵嚷嚷的。这回我身子不舒服,都是她照顾的……”
反倒是以前最疼的女儿, 今天要搬走了。
杜奶奶想到杜得敏,眼神黯然。
杜得敏死活要结婚,谁也劝不住。
母女全为这婚事闹得几乎要决裂了, 可这依旧拦不住杜得敏。
“妈。”杜得敏今天没上班, 她休息。
随着天气转冷, 冰棒厂除了值班的那拔人,其他人全部放假了,她也一样。原本厂里有人看她现在是临时工,想把她加入值班的队伍,她都认命了。可结果值班的名单出来,里头没她的名字。
也就是说,她从现在开始放假了。
杜奶奶坐着没动。
“妈,早上上完香,我下午搬走。”杜得敏知道杜奶奶听得见,“大嫂做了什么你也看到了,这日子是一天都过不下去了。”
之前她在上班,早出晚归,跟大嫂见面的时间少。
现在冰棒厂放假,杜得敏以后大部分时间都要在家,这免不了跟大嫂天天脸对脸,杜得敏受不了。
她就那一点子家具,大嫂都容不下。
说是过年孩子们回来,现在过年了吗,孩子们回来了吗?这么早就把她的家具扔到外头淋雨,她妈跟大哥也不管管。
杜奶奶终于说话了,她告诉杜得敏:“你要搬就搬,不过文秀得留下。”文秀一个十几岁小姑娘,去继父那边过总归是不合适。
再说了,女儿又不精明,护得住女儿吗?
“妈,这不可能,文秀是我的女儿,我去哪她去哪。”杜得敏不肯,“我肯定不会让我女儿跟着你们受苦的。”
哼,大嫂偷偷给老三吃肉,给老五吃鸡蛋,别以为她闺女眼瞎。
文秀话是少,但是眼神好着呢。
心里都有数。
杜奶奶听到这话额头青筋直跳:“那程家是个什么情况你知道吗,程继明(大程)跟他亲爸后妈一起住,一家七口人,住着四间屋子。你把文秀带过去,跟谁挤着住?”
杜得敏跟程家结婚,她不放心,杜父就私下去查了一下。
这一查,还真查出不少问题。
不说房子,这中间还有一个后头婆婆,还有一个十九岁的小姑子。
这桩桩件件都不省心。
杜得敏听得心里一噔,但是嘴却硬:“不可能,上回大程带我去过他家,屋子大得很,还有个院子。”
当时家里除了两个孩子,没其他的人。
杜奶奶瞧着杜得敏:“你动动脑子,要是这程家真这么好,那小的那个怎么还打光棍?”
“那是他人不好。”杜得敏说。
小程小偷小摸不像样,谁愿意嫁这样的人?
杜奶奶:“人不好,那是家风不好!”
杜得敏:“妈,你就是对大程家有意见,我去程家的时候,那些邻居都来家里了,都说大程好。”她又不傻。
杜奶奶说得嘴巴都干了,杜得敏是半点都听不进去。
这再说下去也没意思。
杜奶奶只留一句,“你要是为孩子着想,就把文秀留下,你大哥大嫂总归是个和气人,不会让文秀挨饿受冻的。”
杜得敏就两个字:“不行!”
和善?
偏心还差不多。
十点多,老五回来了,手里拿着两个大苹果,只见她把苹果放到了供口的盘子里,又给杜爷爷烧香烧纸钱。
“爷爷,这苹果可是刚送来的,我同学说又脆又甜……”
“这纸钱你就使劲花,咱家别的没有,这纸钱还是管够的……”
又说。
“我三哥跟我姐在上班,抽不出空回来,等过年他们肯定会回来给你上香磕头的……”
杜奶奶从后面屋里出来,看到老五,眼中满是欣慰。
他们老两口没白疼老五。
中午。
杜母烧了八个菜,三个硬菜,其他的都是素的,有的还是硬凑出来的,盛饭的时候给杜爷爷也盛了一碗,筷子中间插着,放到杜爷爷常坐的位置。
中午吃完饭,杜父帮着杜母收桌子的时候,忽然问杜得敏:“你是今天就搬?”
“对。”杜得敏下巴一抬。
今天就搬!
想到接下来不用困在这里苦哈哈的过日子,杜得敏就开心。
杜父看向杜奶奶:“妈,程家的情况你跟得敏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