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破庙。
王虎等人各自找地方休息,没一会就传来呼嚕声。
我和崔浩轮流放风。
如果有人接近,就赶紧叫醒大家隱蔽起来。
在外盗墓是个苦活。
尤其那时候交通不便利,碰到要挖好几天的大墓,就得风餐露宿,还要小心不被人发现。
还好这破庙比较偏,除了零散几个人远远路过,一整天都没人靠近。
一晃眼又到了夜深人静时。
我们再一次出发。
“卢斌,你看看图上我画的这个点,是不是咱们昨晚打探洞的地方。”
我拿出之前画的图。
为了更详细明確方位,把周围几个村落,和有明显特徵的地理位置都標註了出来。
卢斌盯著图,看了半晌后说:“这个点正对著西边的沟,应该在咱们打探洞的地方再往北走点。”
“你来带路。”
“好。”
这片土塬他从小玩到大,几乎每片土地都很熟悉,带路自然不在话下。
很快到了地方,他指著西边说:“往前就是你图上画的那条沟,往东北就是姜原村,往西北是鸿门宴遗址。”
“只要你图上的点没有標错,那我带的路就不会错。”
我点点头。
心想昨天那种排成一排的方式,对於盗墓来说效率太低,还是得打星点。
划了几个区域,让他们散开各自打探洞,我在他们之间来回走动,不停看著铁钎带上来的泥土。
两个多小时过去,这次终於有了发现。
刘东东的铁钎上带出了夯土。
夯土经过捶打,比自然土的质地更加紧密,打到夯土时的手感就和自然土不一样。
確定带出夯土后,我握著扎杆扎了两下。
根据杆子传来的摩擦感和震动感,確定是夯土层无疑。
“把他们都叫过来,以这个点为中心,东南西北间隔半米打探孔。”
“好嘞!”
发现夯土,让大家都兴奋起来,一个个干劲十足的飞快下著扎杆。
很快东边,西边和北边的点,都发现了夯土痕跡。
这些探洞確定下面有古建遗蹟。
接下来就要卡边,確定地下遗蹟的面积和朝向了。
卡边是要先寻找出地下建筑,或者墓室的一个边角,再顺著这个角找到其他边角位置,以此確定地下建筑或墓室的形状。
通常经验丰富的盗墓贼,通过带出的泥土就能判断墓室时期特点,卡边也会非常容易。
但我们这次找的是地宫,根本没有经验可以借鑑,只能多打探孔来硬莽。
我让他们按照三十公分间隔下扎杆。
在发现有夯土痕跡的探孔周围,打出密密麻麻的探洞。
半个多小时后,我们摸清楚了地下建筑的边缘范围。
范围並不大,宽度三米多,长度八米。
北边顶头两米距离,是夯土组成的乡下斜坡到,剩下六米长度则是砖顶。
整体呈甲字形,坐北朝南,面向驪山背靠渭水,確实是风水上的宝地。
“哥,这是不是地宫?”崔浩雀跃的问道。
“不出意外应该是,可以从夯土和砖顶衔接的位置打盗洞,应该能直接打到地宫门口。”
那时候没重铲,所以没法打透砖墙直接进去,只能用笨办法先打到地宫门口,再把门给打开。
“那还说啥,赶紧干啊!”
卢斌擼起袖子就准备开干。
王虎等人也是兴致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