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完成数学推演后,他脑海中便有着不少初步想法。
知道自己提出的,不单单是一个纯粹的基础物理发现,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
但他同时也很清楚,任何一项理论突破,想转化为实际的应用,都绝非是件容易的事。
何况眼下最重要的,是先完成实验验证。
念头停留在这里往下说道:“具体的应用范围,要等实验数据出来才能确定。”
话落。
大家暂时揭过此话题,把主要精力,放在微结构的搭建方法上。
“李由。”
“你先来给大家讲讲,目前几个可行的优化方向。”王其坤望向坐在旁边的李由,嘴角挂着笑容抛出这句话,给其展现自身的机会。
“是。”
作为最早进入此课题的核心成员,李由显然早有准备,点头应了声立刻站起身。
“各位教授,关于特殊微结构的搭建方法……”
……
转眼来到月底。
临近神舟飞船发射,与天宫一号实验对接的日子。徐铭提前安排好等离激元耦合态课题,以及镜春园那边对霍奇猜想的推导任务,同许崇兴教授,来到燕京飞行控制中心坐镇。
确保gnc算法正常运行,随时处理突发状况。
“有你们过来全程负责算法支持,我们心里可踏实多了。”
飞控中心指挥大厅。
梁占军迎上过来的徐铭和许崇兴等人,丝毫不掩饰脸上的笑容,能看出这段时间,因各方面的压力确实没怎么休息好。
“其实以gnc算法的测试结果看,就算没有我们在这里,照样可以保证航天器的完美对接。”许崇兴同梁占军握了下手,声音爽朗的回应。
他这话自是没有毛病。
从徐铭主导开发出gnc算法,到现在已经过无数次仿真测试,以及可靠性分析。
对接成功率全部接近百分之百。
纵使航天器在复杂太空环境中,遭遇突发状况,算法也能自动排除故障,继续执行对接任务。
而很快,梁占军便把目光放到徐铭身上。
发自内心表示感激。
“这次海外突然通过新的航提案,彻底杜绝我们与国际合作的可能。导致实验舱与神舟飞船对接任务,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要不是我们运气好,请到徐教授开发自主交会对接算法,结果如何我还真没把握。”
“估计眼下这会儿,海外都还在等着看咱们笑话呢。”旁边黄振海忍不住笑着接上一句。
许崇兴则出声附和道:
“他们那些人向来傲慢,以为搞出个提案,就能限制我们的航天发展。”
“想看到我们的对接实验失败,这个愿望注定要落空了。”徐铭果断参与话题跟在后面说道。
眼下虽然距离神舟飞船发射,已经不剩下多少时间,可大家脸上却看不到丝毫担心,这足以说明问题。
那便是对本次对接胸有成竹。
尽管属于首次,进行自主交会对接实验。
可前期却展开了无数次的数学仿真,以及半物理仿真。
尤其在任务发射前,还组织了一次全系统,全流程的彩排。涉及飞控中心,地面测控站和海上测量船等真实航天器参与。
做到真正的自信。
就好比面对一道有把握的数学题,只需在特定时间,将其解答出来。
自然不会觉得有什么难度。
梁占军同大家寒暄完,便不再耽搁,随即讲起正事。
“根据任务安排,神舟飞船会在1号凌晨发射,我先带你们去休息室,提前养足精神。”
“好的。”徐铭点点头没有异议。
按照正常的发射流程,飞船发射升空后,要经过多次变轨,使之与天宫一号处于相同的轨道。在这个阶段主要由地面测控中心发出指令引导,因此还不到gnc算法发力的时候。
值得一提的是,同作为算法小组成员的邱轩,此时难掩内心激动。
和大家待在休息室的时候,都开始想象,实验舱和飞船对接成功后的事情。
“你们说,等我们正式向全球宣布,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自主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海外方面会作何反应?”
话音刚落。
顿时引起大家的讨论兴趣。
其中郭昊强率先开口,略显不屑的讲出自己看法。
“还能有什么反应,无非不就是,说咱们偷了他们的对接技术呗。”
“就他们那种还需要宇航员手动操作的技术,早不知道落后多少年了,可和徐教授的gnc全自主交会对接算法没法比。”邱轩闻言立刻接过话茬,眼中满是对徐铭的崇拜。
而话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只有看到过gnc算法的表现,才明白其中的含金量。
完全不夸张的讲,名义上这次对接任务,是向外界证明华国掌握了自主交会对接技术。
但实际上却非单单掌握那么简单。
早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徐铭早知道,此次实验舱与神舟飞船的对接任务,将会全程进行电视直播,用最直接的方式,对海外航天新提案给予有力回击。
不过对涉及到重要信息的画面,则会采取模糊处理。
连他本人也会如此。
所以倒不用担心,自己是核心gnc对接算法开发者的身份曝光。
主要眼下他的主要研究领域,还是在数学和物理,这些基础理论范围内。
暂时隐瞒身份更轻松自由。
然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尽管逐渐来到深夜,网友们的激情反倒是越发高亢。纷纷边看电视直播,边刷着网上的热搜话题。
“终于要来了吗?”
“请问几点才开始对接,我定个闹钟。”
“这种时候真有人还能睡得着吗,不应该通宵看直播,心情实在太激动了。”
“魔都发来贺电,希望神舟和天宫能顺利对接。”
“可千万要成功啊,不然海外方面,肯定又会大肆报道,诋毁咱们的航天工业力量发展。”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