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轨等待期间,便在微博人人网,以及各大论坛上热闹讨论交流。
虽然也有一些网友,对这位开发了对接算法的人,非常感兴趣好奇其身份。
可却在空间技术研究院公开信息中,找不到符合各项条件的人选。
以至于越传越神秘。
甚至到后面,都快成了,比徐铭这位数学天才,还要厉害的技术大牛。
但真论谁的反应最为过激。
海外绝对独一份。
先前他们始终在报道,华方不可能掌握,轨道自主交会对接技术。
不认为本次天宫实验舱会对接成功。
甚至都已经做好,要报道重大航天事故的准备。
结果只是刚把飞船发射成功的情况下,就说已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对接技术,这无疑让他们有种自己尾巴突然被踩到的既视感。
几乎就在神舟飞船发射成功后的几个小时内,陆续便有大量海外主流媒体发声。
相关新闻标题颇为尖锐。
“纽约时报称nasa掌握着先进对接技术,而华方直到这个时候还在白日做梦,选择继续进行对接实验,将会是航天史上最为错误的决定。”
“路透社表示将密切关注后续航天器对接结果。”
“欧空局方面对天宫实验舱不看好。”
不过该说不说,因为这场舆论,反倒让天宫实验舱和神舟飞船的对接热度传遍全球。
连海外很多民众,都对此次对接产生了浓厚兴趣。
纷纷在网上寻找渠道观看直播。
想知道,这个东方古老国家,是不是真的掌握,世界上最先进自主交会对接技术。
主要之前歼20突然在国际舞台亮相,着实让不少人狠狠惊艳了一把。
对天宫多少抱有期待。
当然此刻nasa方面,也没有闲着,哪怕两地之间有着不短时间时差,作为局长的博尔斯依旧组织人员,决定观看这场首次进行的航天器对接任务。
他倒要瞧瞧,究竟是怎么样的算法,敢自称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徐铭在神舟飞船变轨的这段时间,均和大家一样居住在飞控中心内部,对于网络上舆论没有太过去关注。
只是从梁占军他们口中,得知接下来的对接,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航天任务。
若放在其他人身上,或许会给自身,带来不小压力。
可对于徐铭来讲,则仅有高兴。
毕竟能看到自己开发的算法,有机会在全球民众面前展示精准的自主对接,无疑能给自身带来更大成就感。
……
这天晚上。
梁占军在连续地面指令下达下,终于让神舟飞船顺利完成了最后一次变轨。
至此他们的工作正式结束。
接下来将完全依靠神舟飞船的自主控制系统,即gnc算法接管控制权,进行最后52公里的追赶靠近以及对接。
依靠自身携带的敏感器,来感知靠近天宫一号。
这也是最核心,最考验飞船自主能力的过程。
“接下来的工作就拜托你们了。”梁占军来到徐铭和许崇兴他们这边,说这句话时脸上满是郑重。
徐铭点头轻吐出几个字:“放心吧。”
说完便不再分心,将注意力全集中在,屏幕上的飞船各项数据上。
“开始。”
仅给了句最简短的指令,邱轩郭昊强他们,正式按照自己的任务执行报告。
“启用微波雷达和北斗导航接收机,精确测量与天宫实验舱的相对位置速度和姿态。”
“gnc系统自主计算,执行霍曼转移式轨道机动。”
“脉冲式点火成功。”
……
在算法的自主计算指令下,飞船进行多次脉冲点火。
快速缩短距离。
逐步接近5公里停泊点。
这项保证了航天器的快速交会能力,相比海外传统对接技术效率大幅度提升。
由于在电视直播中,并没有给徐铭他们这边的,近距离画面。
更多是指令员,在镜头下重复喊出那句经典指令。
“燕京明白。”
就这样伴随神舟飞船越来越接近天宫实验舱,首次身处此种重大场合的郭昊强,整个人有种抑制不住的兴奋。
尽可能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时刻关注数据变化。
“激光雷达开始工作。”
“飞船到达140米停泊点。”
“光学成像敏感器进入工作状态。”
“准备最终靠拢。”
……
徐铭将神舟飞船与天宫实验舱的对接,称作是在太空中相隔万里进行穿针引线,足以形容其需要的精准度。
正因如此对海外宇航员来说,为保证手动对接的成功率需进行高强度训练,无疑是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尤其在繁忙的空间站建造阶段。
严重影响对接入轨时间,拖延整个建造节奏。
特别一旦宇航员手动操作出现失误,更是会带来巨大的恶劣后果和影响。
而gnc系统,则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最后的对接阶段内,
神舟飞船以缓慢的速度靠近天宫,全程由光学成像敏感器自动引导,确保两个对接机构的轴线对齐。
整个过程的所有机动,均由飞船自主计算和执行。
最终在凌晨一点多的时候,飞船的自主对接环与天宫实验舱被动对接环,发生接触完成捕获过程,其中对接机构内部电磁阻尼器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自动校正可能存在的细小偏差。
直到这个时候,飞控中心再次响起广播,宣布自主对接实验验证成功。
“硬连接完成。”
“飞行器gnc系统协调完成,天宫实验舱控制飞行。”
“燕京明白。”
几乎是广播响起的同时,大厅内再次响起热烈掌声且久久不息。
每个人脸上洋溢出激动笑容。
同一时间,电视直播前的网友,心中无比振奋。
到处分享自己此刻的心情,为国家航天工业技术的巨大成功感到骄傲自豪。
但海外nasa和欧空局等方面,则近乎傻眼,万万没想到华方不但成功对接,竟还只用几个小时,远比他们的传统对接方案要先进的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