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卷著嫩柳的清甜掠过灰瓦白墙,老槐树抽出的新芽在暖阳里舒展腰肢,南锣鼓巷的青石板缝中,几株野草正顶著阳光倔强生长,將春意悄悄渗进了四合院的每道砖纹里。
一阵微风掠过南锣鼓巷,何雨柱却在自家厨房里忙得额头沁汗。
案板上两斤肥瘦相间的五肉码得整齐,刀刃斜切入肉皮时发出细密的“嗤嗤“声,他特意將肉块切成麻將大小——这尺寸既能让酱汁充分渗透,又方便年长者入口。
“雨水,把灶火添旺些!“何雨柱头也不回地喊道。何雨水蹲在灶台边,往炉膛里添了两块新煤,火苗“腾“地窜起,映得她脸颊通红。
娄晓娥繫著蓝布围裙,正在一旁將红薯粉用温水泡发,晶莹剔透的粉条在瓷盆里舒展身姿,散发出淡淡的薯香。
铁锅注水时,何雨柱特意將肉块冷水下锅。隨著水温升高,锅中渐渐浮出一层白色浮沫,他手持漏勺耐心撇净,动作嫻熟得如同在完成一件艺术品。“晓娥,把八角、桂皮递给我。“接过香料的瞬间,两人目光交匯,厨房里瀰漫的烟火气仿佛都镀上了柔光。
捞出焯水的肉块,铁锅洗净烧热。何雨柱舀起两勺白,小火慢慢熬製色。琥珀色的浆开始咕嘟冒泡时,他迅速倒入肉块翻炒,焦色的酱汁瞬间裹住每一块肉,浓郁的甜香混著肉脂香气直衝鼻腔。紧接著放入葱段、薑片、八角、桂皮,再倒入半瓶黄酒,锅盖一合,转小火慢燉。
与此同时,何雨柱开始准备红薯粉。另一个铁锅里的猪油渐渐融化,散发出醇厚的香气。蒜末和薑片刚下锅,就发出“噼里啪啦“的欢唱,浓郁的辛香瞬间爆开。半斤五肉片入锅后迅速捲曲变色,金黄的油脂渐渐渗出。“放盐!“隨著他一声令下,何雨水眼疾手快递上盐罐。翻炒均匀后,足量的开水倒入锅中,椒粉、白胡椒粉、鸡精依次入锅,泡发好的红薯粉隨之滑入,原本清澈的汤汁立刻变得浓稠。最后將切好的大白菜铺在粉条上,看著菜叶在汤汁中慢慢变软,何雨柱满意地眯起了眼。
此时,燉红烧肉的锅传来阵阵浓香。揭开锅盖的瞬间,浓稠红亮的汤汁咕嘟作响,肉块在酱汁中微微颤动。何雨柱特意延长了燉煮时间,用筷子轻轻一戳,肉皮便轻鬆穿透,晶莹剔透的油脂泛著琥珀光泽。他一边感嘆“火候到位“,一边开始分装——铝饭盒里,红薯粉铺底,白菜与肉片均匀覆盖;另一个饭盒则盛满红烧肉,特意多舀了几勺浓稠酱汁。
拎著热气腾腾的网兜出门时,娄晓娥追上来叮嘱:“路上小心,要是老太太留你说话,別急著回来。“何雨柱回头笑道:“知道啦!“刚踏出自家厨房的瞬间,寒风裹著肉香飘散开来,引得院儿里的邻居纷纷驻足。
“哟,柱子这是做啥好吃的?香得我腿都挪不动了!“內院儿西房的孙晓玉端著洗衣盆凑过来,鼻尖用力翕动,“这肉香勾得人肚里的馋虫直闹腾!“
“孙婶子是红烧肉和红薯粉!“何雨柱晃了晃网兜,“给95號院的聋老太太送过去尝尝。“
“嘖嘖,也就老太太有这口福!“內院东房的王明吧唧著嘴,“我站这儿闻闻味儿,都觉著比吃了顿肉还舒坦!“几个放学的孩子循著香味围过来,眼巴巴地望著饭盒:“柱子哥,什么时候也给我们露一手啊?“
何雨柱笑著应下,脚步却未停。南锣鼓巷95號四合院的门虚掩著,刚一靠近,就听见院里传来议论声。
“这香味儿,指定是雨柱来了!“二大爷刘海中的声音隔著门传来,“昨儿他还说要给老太太燉肉呢!“
“要说咱们胡同里,就数柱子心善。“三大爷阎埠贵的算盘珠子声伴隨著感慨,“三天两头往老太太那儿跑,比亲孙子还贴心。“
“可不是嘛!“二大爷刘海中的声音里带著羡慕,“上次我家小子生病,柱子还特意送了碗鸡汤过来......“
何雨柱推门而入时,香味瞬间在院子里炸开。正在洗菜的许大茂突然直起腰,鼻子使劲儿嗅著:“好傢伙!这红烧肉燉得,勾得人魂儿都没了!“他搓著手凑过来:“柱哥,给兄弟留两块尝尝?“
“去去去!“何雨柱笑著躲开,“这是给老太太的,想吃自己做去!“
后院聋老太太的屋子亮著昏黄的灯光,窗户纸上映出她佝僂的身影。“老太太!我给您送好吃的来了!“何雨柱推门而入,一股暖烘烘的气息裹著煤球炉的焦香扑面而来。
聋老太太正坐在炕头纳鞋底,抬头看见是他,脸上立刻笑开了:“柱子来啦!快坐下,快坐下!“
铝饭盒打开的瞬间,肉香与薯香彻底占据了小屋。何雨柱从墙角摸出个粗瓷碗,夹了几块颤巍巍的红烧肉和堆尖的红薯粉:“今儿做了您爱吃的,燉得可烂乎了,您尝尝!“
聋老太太颤巍巍地接过碗,用筷子轻轻一戳,红烧肉立刻散开:“哎哟,柱子,你这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她尝了一口,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这肉入口即化,比那馆子做的还香!“
何雨柱坐在炕沿上,一边给老太太添菜,一边讲著四合院里的趣事。他说起何雨水新画的《全家福》,讲娄晓娥学织毛衣闹的笑话,还模仿三大爷算帐时的模样。老太太被逗得哈哈大笑,没牙的嘴漏著风,笑声却格外爽朗。
院外,邻居们的议论声仍在继续。“你们闻见没?这香味飘了半条胡同!“许大茂的声音里满是嫉妒,“也就老太太有这福气,天天吃柱子做的好菜。“
“你小子就別酸了!“二大爷刘海中的声音带著训斥,“柱子这份孝心,你学著点!“
夜色渐深,何雨柱起身告辞。聋老太太执意要留他,往他兜里塞了几个晒乾的红枣:“拿著,路上吃。“临走前,他又仔细检查了煤炉,確认火钳、水壶都放在顺手的位置。
踏出95號四合院时,月光已洒满青砖路。何雨柱拎著空网兜往回走,身后还飘来邻居们的议论:“要说这红烧肉啊,还得是柱子做得地道!““可不是,光闻闻味儿,晚饭都得多吃两个窝头......“
何雨柱知道,这一碗红烧肉、一份红薯粉,不仅是简单的吃食,更是胡同里最珍贵的牵掛。灶台前的烟火,院里院外的议论,交织成南锣鼓巷最动人的生活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