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脸上露出了一种无奈的表情,同时也带著一丝看吧,我早就知道”的神態道,“回陛下,此令是陛下继位后,为了节省军费,下令拆除的。
臣若是记得没错,应当是焚毁各类海船3800余艘。”
“嘶!”朱祁镇倒吸一口凉气,“意思是朕登基之后?”
“是的,陛下!”
“为何没人反对,你们勛贵难道就不能站出来反对吗?”朱祁镇大怒,这明晃晃的將屎盆子扣在他的身上。
可他却什么都不知道,一个七岁的孩子,还是养在深宫中的孩子,难道就没有勛贵反对。
3800艘船被焚烧,就算按照战船的造价来计算,这都是一千六百万两白银。
就这样白白的被浪费。
“陛下,此令下达后便立即执行,同时还將南京宝船厂12座干船坞被填埋。”
“谁下的令,谁去执行的?”朱祁镇怒气冲冲的问道,他恨不得杀了这些人。
下面人所有都面面相覷,勛贵们都还好说,这些事情他们完全没有沾边。
而文臣们则是汗流浹背,都知道这是文官集团的决定,可没有敢开口。
“回陛下,此令由陛下下令,卫所执行,工部监督!”
眼见没人回答,最后只有翰林侍读学士张益站了出来。
“你说朕七岁的时候的就可以下令处理朝政了!”朱祁镇怒视张益问道,这是打算把他钉在歷史的耻辱柱上。
“是的,陛下,臣当时参与修撰《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见过陛下的圣旨,內阁批红,有大印在上,合理合规合法!”
张益信誓旦旦的道。
他的回答让朱祁镇愣了一瞬间,隨即反应过来,他这不是为文官集团说话,而是在维护他作为皇帝的威严。
不管当时他是否当权,可他就是皇帝,儘管只有七岁,可依然是这大明帝国的主人。
所以不管原因如何,有他的大印,这件事情就变得合理合法,无人可质疑。
也就是说他就算想要找那些人的麻烦,也只能用其他的理由。
这口焚烧战船的锅会死死的扣在他身上。
“朕知道了!”朱祁镇怒火衰退,转头看向王永和道,“王永和,你说说,宝船的图纸在哪,工部是否有能力再建宝船?”
“回陛下,工部保留了航海图,但宝船的资料..
“说!”朱祁镇一听就知道有事,刚熄灭的怒火再次上涌。
“陛下,宣德八年(1433年)后,涉及造船的条目遭墨钉覆盖,刪除关键技术记录,其余资料尚存!”
“谁干的?”
朱祁镇看了一眼眾多朝臣的表现后,用怀疑的口吻问道,“不会又是朕下令吧?”
张益左右看了看,无人回答,只好站出来继续道,“回陛下,不是,宣德八年,宣宗皇帝下令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令停止,已造者回南京,诸番国进贡使臣待返者量拨舟遣归。”
朱祁镇缓缓点点头,还好不是他继续背锅。
可张益接下来继续道,“陛下登基后,也下令强化了此命令。
17
朱祁镇悬著心终於死了,这锅最终还是背在了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