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夜,毓庆宫。
窗欞外,雪落无声,庭前一株红梅悄然绽放,映著琉璃世界,分外清艷。
殿內,紫铜熏炉里燃著沉水香,青烟裊裊,茶香氤氳。
诸位阿哥围坐在紫檀雕案几旁,年纪小的几个,起初还精神奕奕地听著兄长们谈天说地,可隨著夜色渐深,暖意熏人,几个小傢伙的眼皮便开始打架,小脑袋一点一点的,活像几只睏倦的猫儿。
胤禔瞧见,忍不住笑出声:“瞧瞧,这几个小的都快睡成团了。”
胤禩放下茶盏,含笑提议:“不如咱们玩个游戏,提提神?”
“什么游戏?”十阿哥胤?揉了揉眼睛,强打精神问道。
胤禩眸光微转,笑道:“击鼓传如何?鼓停时,在谁手里,谁便讲一个故事,若讲不出——”
他故意拖长音调,“罚酒一杯!”
原本昏昏欲睡的胤祥立刻直起身子,眼睛亮晶晶的:“这个好!”
何玉柱取来一枝红梅,又命小太监在屏风后击鼓。
鼓声乍起,那梅便在眾人手中飞快传递起来。
*
第一轮,落胤禔手中。
眾人鬨笑:“大哥快讲!”
胤禔摩挲著枝,挑眉道:“既如此,我便说个『火牛阵』的故事。”
他环视一圈,见小阿哥们竖起耳朵,才沉声道,“战国时,燕国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
齐將田单困守即墨,他命人收集千余头牛,角缚利刃,尾绑火把,夜半点燃牛尾。
火牛狂奔冲阵,燕军大乱,田单趁机收復失地——”
“所以,別瞧不起『笨办法』!田单若只顾著抱怨兵少將寡,哪能想出这等奇谋?”
眾人抚掌称妙。
*
第二轮,传至胤祉手中。
胤祉轻抚梅枝,温雅一笑,眸光温润如月:“既然如此,我便讲个『雪夜访戴』的故事——不过要稍作改动。”
他略一沉吟,声音清朗如溪水击石:“昔有书生,冬夜独酌,忽见窗外雪光映月,澄澈如昼。
他一时兴起,欲访故友,遂踏雪而行。
至友人门前,却见庭中红梅怒放,暗香浮动。
书生驻足凝望,忽然笑道:『乘兴而来,尽兴而返,何必见人?』遂折梅一枝,踏月归去。”
胤祥眨著眼问:“三哥,这典故原是说王子猷访戴安道,怎么变成书生了?”
胤祉含笑轻点他额头:“典故是死的,人是活的。你瞧窗外这雪,这梅,岂非正应了『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意境?”
眾人望向窗外,果然见雪映月色,梅影横斜,一时皆静默品味。
*
第三轮,胤禛接过梅。
他神色沉静,略一思索道:“我讲『王旦荐寇准』。”
“商鞅变法时,恐民不信,乃立木於城南,募民徙至北门者赏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增至五十金,终有一人徙之,果得赏。自此,秦人知令出必行。”
“治国如治家,无信不立。济世堂能推行无阻,正因朝廷言出必践。”
十三阿哥若有所思:“所以四哥查贪官,从不手软?”
胤禛淡淡道:“法如徙木,不容儿戏。”
*
第四轮,胤祺笑吟吟地接过枝。
他眉眼弯弯,“我讲个《韩非子》里的——『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