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某和巩俐听到同胞的喊声,特別开心,笑著冲他们挥了挥手。
晚上七时整,放映厅灯光熄灭,现场瞬间安静下来。
在北平电影厂的工农兵厂標过后,电影正式开始放映。
张艺某之前的电影都是写意的,以浓烈的色彩而闻名。用张艺某自己的话来说,我和美工师一起,常常不惜工本,不顾事实;《菊豆》的染布,《红高粱》
的酿酒,《大红灯笼》中,很多地方是不真实的,我们要超越真实。
《秋菊打官司》的开场完全不同,没有明艷的色彩,没有哨的镜头,而用一个固定机位的长镜头,拍农村乡镇的集市。形形色色的人对著镜头走来,又走出镜头,导演以极其平实的镜头展现了一幕农村集市百態的画面。
黑泽明秘书熊田將彦曾经说过,黑泽明非常喜欢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
电影开场没几分钟,展现女主角家里的场景,他就说这个导演了不起,熊田將彦问,你怎么能看出他的功力?我还没感觉呢。黑泽明说,你看他的镜头下每个角落都有精心的安排。
现场的影评人和导演有跟黑泽明类似的感觉,《秋菊打官司》虽然没有张艺某之前电影的特色,但影片通过精心雕琢的细节,大量使用偷拍的实际生活场景,使观眾在观影过程中能够產生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
其实《秋菊打官司》故事很简单,秋菊的丈夫万庆来因和村长发生口角结果被端伤,村长同意赔付医药费,却把钱扔到了地上来让秋菊捡,每捡一张钱就相当於给村长低一次头,秋菊觉得受了侮辱,就把这事告到了市里。
然而市里的复议结果未经秋菊同意,就跑到村长的手里,这让秋菊非常生气,她再次找到市公安局,在公安局长的介绍下她认识了律师,也知道这种事只有上法院才能解决。
但起诉就要先告公安局判决不合理,秋菊认为局长是好人不想和局长打官司,但在大家的劝慰下,她明白了这是必要的程序,被告也不一定是坏人。
虽然告上法院,但结果还是超乎她的意料,法院判定公安局给出的调解没有问题,但法院工作人员又进行了登门拜访让秋菊的丈夫去好好检测一下,如果出现骨折就可以改判。
检测的结果没出来,秋菊的產期已到,生孩子那天秋菊难產大出血,因为村民都在邻村看戏,只能求到了村长的头上,而村长也在几句埋怨之后开始动员隔壁村看戏的村民进行帮忙,孩子安稳的生了下来。
孩子出生后,秋菊得知村长的善行,也就不在乎当初那些事了,甚至还强烈要求村长出席孩子的满月酒,却没想到在满月酒那天丈夫的体检结果出来了,虽然已经癒合,但当初確实是骨折,村长也被定性为轻度伤害罪被拘留十五天。
秋菊顿时傻眼了:“我就是想要个说法,怎么把人给抓走了?”
当秋菊凝望著远去的警车,眼神中充满了不解和迷茫。
隨著秋菊那张迷茫的脸在银幕上定格,隨著字幕一行行地滚动,全体观眾起立鼓掌,掌声如暴风骤雨,简直要掀翻电影宫的穹顶;杂乱的掌声响了一会儿,
逐渐变成了有节奏的击掌,简直就像在集体打拍子似的。
方致远知道媒体和影评人肯定很喜欢这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不但展现了中国乡村的生存现状,而且艺术手法上也有创新,不过他总觉得外国观眾看不懂这部电影,因为秋菊想要討个说法,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很多中国观眾都搞不清楚。
没想到现场观眾反响如此热烈,没想到他们如此喜欢这部电影。
方致远不禁笑了,也许义大利观眾不知道秋菊想要的说法是什么,但他们一定能感受到秋菊的坚持和抗爭,单凭这一点,就能够打动很多人了;观眾反响如此热烈,再加上能拿到两个大奖,《秋菊打官司》肯定能卖出高价!
方致远磨刀霍霍,准备狠狠宰片商们一刀。
在电影上映的第二天,不管是《视与听》、《好莱坞报导者》这样专业杂誌,还是《纽约时报》、《洛杉磯时报》这样的报纸,几乎无一例外,全都送上好评。
《综艺》更是把《秋菊打官司》说成了本届电影节的拯救者:“本届电影参赛影片平庸至极,几乎没有一部电影得到喝彩声,参选电影里几乎找不到一个够分量的明星。这是威尼斯有史以来最差的一届电影节。张艺某和他的《秋菊打官司》拯救了本届电影节,也扞卫了威尼斯的尊严。这部电影是所有参赛者中最有竞爭力的一部,是金狮奖的有力爭夺者。”
张艺某在艺术电影圈本来就相当有名,而媒体的如潮好评更是引起了威尼斯观眾和影迷的兴趣。第二天《秋菊打官司》的观眾场次一票难求,好几场电影都已经开始,电影院门口还站著影迷举著牌子,上面写著“求《秋菊打官司》门票”。
由於观眾反应过於强烈,组委会不得不增加场次,满足观眾要求。
在这个九月里,《秋菊打官司》在威尼斯掀起了一股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