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是1993年,根本不是拍大製作科幻片的时候。
在方致远穿越前,《流浪地球2》內地票房40亿人民幣,海外票房只有1000来万美元,而这些海外票房基本上是华人和留学生贡献的,外国观眾感兴趣的极少。
现在就算把《流浪地球2》拍出来,情况也不会变好,反而会比2023年还要糟糕,不但海外根本卖不动,在国內恐怕也没有多少观眾感兴趣,惨败几乎是可以预见。
在这个时代,中国跟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极大,1993年中国人均gdp525美元,而美国的人均gdp是2.65万美元,是中国的50倍。美国人一个月的收入,比中国人工作4年的收入还要多。
美国人在海湾战爭中表现出来的实力,更是让无数国人震惊到无以復加,觉得我们和美国的军事实力完全不在一个维度,甚至有很多人觉得我们100年都追不上美国。
在这种情况下,把《流浪地球》拍出来,观眾根本不会认可,他们会觉得美国科技遥遥领先,中国科技拍马也赶不上,拯救世界、拯救人类的应该是美国这样的科技强国,怎么可能是贫穷落后的中国,他们会觉得电影是瞎yy,根本不会去看。
在这种情况下,拍大成本科幻片纯粹是找死。
要拍《流浪地球》这样的大成本科幻片,必须等到中国科技腾飞,国民变得自信,大家打心眼里觉得中国牛逼,中国科技牛逼,中国人牛逼,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在这个时代,玩特效大片,只有两种选择。
要么拍神话题材,中国神话在东亚和东南亚有很大影响力,比如电视剧《西游记》在东亚和东南亚很多国家播出,並引发轰动;要么拍怪兽片,在这个时代什么百慕达三角、
尼斯湖怪、神农架野人等之类的故事满世界疯狂,拍怪兽片有群眾基础。
拍神话题材的电影,在欧美没有市场,想要拉华纳入伙几乎不可能,单凭北影厂的技术能力,很难搞出逼真的特效,回本压力也很很大。
搞怪兽片可以拉华纳入伙,通过跟华纳合作积累特效技术,为未来拍国產科幻大片作准备,而且通过华纳的发行网络可以把电影卖到全世界,回本压力会小很多。
最近几年,有很多跟中国相关的怪兽传说在全世界流传,比如神农架野人,比如南中国海怪兽等等,好莱坞1998年拍摄的怪兽片《极度深寒》就发生在南中国海。
將怪兽片的发生地放在中国,没有任何问题。
在决定搞怪兽片后,方致远將记忆中的怪兽片列出来。
他將其中有原著,涉及到版权的排除,又將故事无法放到中国的排除。
最终剩下了三个故事,《极度深寒》、《科洛弗档案》和《狂蟒之灾》。
考虑到《极度深寒》投资4500万,票房只有可怜的1100多万,把cinergi影业都搞破產,方致远將其排除,而《科洛弗档案》里面有军队大战怪兽的戏份,审查上可能有麻烦,被方致远排除,《狂蟒之灾》就成为最佳选择。
《狂蟒之灾》故事很简单,讲述了一个纪录片摄製组乘船到亚马逊雨林拍摄科教片,
他们刚涉足这片蛮荒领域就陷入捕蛇人设下的圈套,摄製组的成员被迫和巨搏斗,並想尽办法脱离险境的故事。
《狂蟒之灾》製作成本4500万,电影上映后在全球取得了1.37亿美元的票房,而且还製作了三部续集,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怪兽片中的经典。
在方致远穿越前,《狂蟒之灾》在內地被翻拍成网络大电影。
把《狂蟒之灾》的故事放在云南的原始丛林完全成立,因为云南本身就有巨蟒,只是没有电影中的巨那么夸张,各种关於巨蟒的传说更是数不胜数。
在確定將《狂蟒之灾》的故事搬到中国后,方致远开始回想《狂蟒之灾》的情节。穿越之前他在网上看了《狂蟒之灾》大电影,觉得改编得太烂,就又把原版《狂蟒之灾》翻出来来看了一遍,他对电影情节记得特別清楚。
將情节过了一遍,方致远將拿起纸和笔,飞快写起来。
第二天下午,华纳跟北影厂的谈判正式开始。
华纳並没有指望通过vcd赚多少钱,他们认为应该先进入中国市场,再徐徐图之,而方致远认为北影厂在vcd分成上不应该太计较,应该让华纳赚到钱,这样,在推出evd的时候才能拉华纳入伙,才有资本跟索尼和飞利浦等国际巨头逐鹿天下。
由於双方是郎情妾意,北影厂和华纳很快达成协议,北影厂从华纳引进50部电影,以vcd的形式在中国发行,获得的收益双方五五分帐。
送走华纳的人后,方致远继续理头写《狂蟒之灾》的剧本。不过剧本仅仅写了一小半,他文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前往香江参加金像奖颁奖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