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拉电影厂下水
第二天早上,《北平日报》娱乐版刊发了一则消息。
“最近关於电影艺术和商业的爭论甚囂尘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我们发现整个爭论是在评论界和电影创作者之间进行,最重要的消费者却没有参与其中,这是个很大缺陷,因此,我们专门开闢读者来信版块,希望观眾能参与討论。”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国內很多媒体都公布类似消息,欢迎读者参与討论,比如松江的《新民晚报》。北影厂的电影和华兴vcd是报社大客户,方致远没有不让报社刊登骂他的文章,只是让报社刊登读者来信,他们自然不会拒绝。
绝大部分观眾支持方致远,觉得电影就应该好好讲故事。
之前他们没有发声渠道,除了给方致远写信外,找不到支持的办法。
现在看到报社开闢专门的版块,让观眾参与討论,他们立刻奋笔疾书,將自已对方致远的支持,將对影评人的鄙视化为投枪和匕首,寄给报社。
“你们这些评论家为什么总是喜欢跟大眾对著干?只要观眾喜欢的电影,都会遭到你们的攻击,只要群眾叫好的,都会遭到你们反对!不跟观眾对著干,显不出你们的水平是吧?”
“你们不是说商业电影没有艺术性嘛!《霸王別姬》就是商业片,可《霸王別姬》在夏纳拿到金棕櫚大奖了!我就知道你们是在胡说八道!”
“你们就是电影行业寄生虫,装什么艺术家啊!”
与此同时,方致远也化名“打更人许七安”,给《北平日报》写了一封信,
分析这次骂战根源。之前他用自己的名字写文章,说话比较节制,没有把话说得太难听。
现在化名打更人许七安,说起话来就毫无顾忌。
毕竟喷人的是打更人许七安,跟我方致远有什么关係。
“改革开放后,评论界从欧洲引进了艺术电影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国新浪潮的理论。欧洲艺术电影的核心是艺术性,而艺术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没有明確的標准,这就给了评论界操作空间,他们说你的电影是艺术,那你才是艺术;他们说你的电影不是艺术,你的电影就算再好,也没有艺术性。
评论界通过欧洲艺术电影理论,迅速掌握了中国电影的话语权,隨后,他们便挥舞看艺术大棒疯狂剷除异己,对商业片疯狂打压,从而巩固他们在电影圈的话语权。
在他们的攻击和打压下,很多优秀的商业片导演,不敢再拍商业片,甚至连谢普导演在他们的围攻下,都不得不放弃他最擅长的讲故事能力。可观眾进电影院是要看精彩好看的故事,观眾看不到符合口味的电影,就不会进电影院。
在艺术至上的观念统治电影圈后,大量观眾逃离电影院,他们寧愿进录像厅看录像,也不愿意进电影院。中国电影观影的人次逐年下滑,1979年中国电影人次高达293亿,而去年观影人次只有100亿,减少了三分之二。
现在评论界还在疯狂攻击商业电影,他们口口声声爱中国电影,实际上他们根本不关心老百姓的喜好,不关心中国电影的死活,更不关心50多万农村放映队成员面临下岗的风险,他们真的关心的只有权力,他们真正爱的只有自己。
他们就是中国电影的毒瘤,不剷除他们,中国电影就没希望。”
普通人不明白影评人以及北电老师为什么疯狂贬低方致远,甚至到了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的程度,以为是单纯的理念之爭,在看完“许七安”这番分析后,他们知道了其中的原委,原来是话语权之爭,甚至可以说是权力之爭。
想到张华勛、赵焕章、以及谢晋等大受欢迎导演,在影评人围攻下,不得不放弃观眾喜闻乐见的电影类型,去拍那些远离观眾的艺术电影。
无数观眾被激怒,攻击和谩骂的信件向潮水一般涌现各个报社。
“我算是明白了你们为什么疯狂攻击方致远了!因为商业片好坏你们说了不算,人民群眾说了算,群眾愿意买票的电影,就是好电影!你们明明是为了权力,还口口声声说是为了艺术,是为了中国电影,你们真的太不要脸了!”
“你们简直无耻至极,你们就是一帮阴谋家!”
“你们挥舞著艺术大棒,整天攻击这个贬低那个,根本不是为了中国电影好,而且为了捍卫你们手中的权利!你们就是中国电影最大的毒瘤!”
影评人以及部分知识分子跟被踩了尾巴的猫似的,陷入暴怒状態,他们觉得自己的人格受了极大侮辱,自己明明是为了中国电影好,是为了中国电影的末来,现在竟然被描绘成了抢班夺权的阴谋家,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们火力全开,以更加猛烈的姿態击方致远。
只是他们的文章跟群眾来信相比,数量少得可怜,更重要的是很多报社都暗中站在方致远一边,基本上是发一篇骂方致远的文章,会跟著三篇骂影评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