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市场变化的根源
方致远缓缓地道:“吴思远给我讲过,香江港產片观眾和外语片观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群体,彼此间涇渭分明,看外语片的很少看港產片,看港產片的很少看外语片。於是,
香江电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好莱坞热门电影上映后,香江导演就会照搬好莱坞电影的故事架构,然后拍成港產片赚钱。”
方致远顿了顿,看著林建明道:“两年前,我跟管滸和刘思扬香江筹备《孤胆特工》
的时候,每天晚上都会去看电影,既看港產片,也看外语片。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热门港產片的中老年观眾比例比热门外语片要高很多。”
林建明不解地道:“这有什么问题吗?
1
方致远没有回答,继续往下讲:“几个月《王牌对王牌》开机的时候,我在香江呆了一段时间,在看电影的时候,我发现这个问题更加明显,更重要的是两年前港產片的观影人次明显比好莱坞高,而现在好莱坞电影观影人次快追上港產片了。”
“我还是不明白,这到底有什么问题?”
“电影观影主力是年轻人,年轻人的喜好决定著电影產业的未来。70年代国语片被淘汰,就是因为年轻观眾喜欢看粤语片。现在香江年轻观眾正在倒向好莱坞电影,港產片还能压制好莱坞电影,港產片票房之所以比好莱坞电影高,是因为中老年观眾基本上都看港產片,年轻观眾加上中老年观眾就让港產片票房超过好莱坞电影,不过就年轻观眾而言,
现在看好莱坞电影的,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看港產片的。”
林建明经歷过国语片强盛、衰落和消失这个过程的,听到方致远这番话,她浑身汗毛都竖起来,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难道粤语片也会像国语片那样消亡?
她忍不住问道:“为什么会这样?”
“应该和经济有关,7,80年代香江年轻观眾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听不懂英语,自然不看好莱坞电影,70年代香江经济开始腾飞,这个时候出生的年轻人,现在20来岁,受教育程度比之前的人要高很多,他们能听懂英语,看好莱坞电影不存在障碍,自然更愿意看製作精良的好莱坞电影。
更重要的是好莱坞数位技术已经成熟,好莱坞电影已经完成重工业化,现在好莱坞能够轻鬆拍摄《侏罗纪公园》这样的电影,这种成熟数字特效的带来的视觉衝击力,是其他电影难以比擬的。未来所有电影类型,都会被《侏罗纪公园》这种特效片碾压。”
“粤语片不会像国语片那样消失吧?”
“粤语片肯定不会消失,毕竟粤语是香江人的母语,而好莱坞不可能拍香江故事,粤语片肯定会有生存空间,不过粤语片被好莱坞电影碾压难以避免。不只香江会这样,同样的情形会在韩国、东瀛、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上演,港產片不但会在香江会被碾压,海外市场也会被好莱坞挤占,而失去海外市场,会让香江电影生存变得更加艰难。”
其实內地电影市场变化,也是观影人群变化导致的。
1994年內地引进分帐大片后,內地观眾便迅速拋弃国產电影,投入好莱坞怀抱,观眾甚至形成共识,进电影院就要看好莱坞大片。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很多年前观眾之前在录像厅看了大量的好莱坞电影,进电影院更愿意看好莱坞大片。
到了2019年之后,內地电影市场的观影人群再次发生改变,90后和00后成为观影主力,他们青少年时期见证了神舟飞天,见证了北平奥运会,拥有极强的文化自信,对好莱坞並不感冒,他们成为观影主力后,好莱坞电影便被迅速拋弃。
林建明问道:“那你认为香江电影该怎么办呢?”
方致远深吸一口气,接下来的话才是他想讲的:“內地也面临同样的挑战,由於年轻观眾通过录像厅观看了大量的港片和好莱坞电影,他们更愿意看香江和好莱坞电影,因此,今年內地电影市场才出现了票房前十只有两部內地电影,有八部合拍片的景象。
不过內地跟香江有个很大的不同,就是会对自己的產业进行保护。到了明年,国家会放好莱坞电影进內地,但不会完全放开,只会给十个名额,而合拍片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入內地市场,这就是香江电影的生机。
內地市场去年的票房只有20亿人民幣,今年很可能能达到30亿,到了2000年左右,內地市场规模能够达到100亿人民幣,差不多13亿美元,这个市场规则足以支撑4000万美元成本的电影;到了2010年左右,內地市场规模能够超过600亿,差不多80亿美元,这个市场规模足以支持製作成本1亿美元以上的电影。
也就是说,6年之后,內地市场就足以支撑我们拍摄好莱坞中等製作规模的电影,而到了16年后,內地市场就足以支撑好莱坞a级製作水准的电影。到那个时候,好莱坞能拍《侏罗纪公园》,內地同样可以拍《侏罗纪公园》。
方致远顿了顿,给出最终结论:“我跟不少香江影视公司老板聊过,他们积极搞合拍片,积极进军內地市场,就是看到了內地市场的潜力,认为香江电影的未来的內地。他们的判断是对的,香江电影的出路就是拥抱內地市场,融入內地市场。”
方致远觉得这番话应该没有几个能听进去,毕竟香江电影处在最繁荣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