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其中坎城歷史上得分最高的《燃烧》,以及得分第二的《托尼-厄德曼》都是颗粒无收,一个奖都没有。
魏子和李成儒有些傻眼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毛孩则愤愤不平地道:“怎么能这样啊?”
方致远笑著安慰道:“只是这种可能,不一定真的会出现这种情况,毕竟场刊最高分拿最高奖的电影也有不少,我只是希望你们把心態放平,以平常心看待场刊评分。”
吃完早餐,方致远他们回房间休息了一会儿,来到酒店咖啡馆。
此时距离约定的时间还有十来分钟,已经有五六个记者等在咖啡馆里。
他们赶忙走过去,开始跟到场的记者进行交流,
由於想採访《盲井》的外国媒体特別多,方致远想了个办法,將想要採访《盲井》的媒体分组,五家媒体为一组,每组给15分钟的採访时间,五家媒体依次提问,十五分钟就换一拨人,这样能够避免重复提问,能解约不少时间。
就在方致远他们接受专访之时,世界各地的影评相继出炉。
不管是在美国媒体,还是在欧洲媒体,又或者其他地方的媒体,都清一色的都给出好评,而且不少媒体的用词相当夸张,什么“大师级作品”、“无与伦比的作品”,简直把《盲井》夸上了天,这也引起了全球各地艺术片爱好者的极大兴趣。
《电影手册》是法国新浪潮的发源地,在电影圈影响极大。
《电影手册》推崇作者电影,极为推崇创新,只要电影足够新颖,只要电影在拍摄手法上有创新,就算公认的烂片也有可能被他们打高分,比如《火星幽灵》是公认的烂片,但《电影手册》却將这部电影评为年度十佳电影。
《盲井》在拍摄手法上的创新贏得了《电影手册》的青睞,他们给了《盲井》四颗星,並盛讚《盲井》是一部充满创造力,在艺术上有极大突破的杰作。
《电影手册》在文章中表示:“方致远的出现是中国电影崛起的標誌,对世界影坛也是一个惊喜。作为方致远的第一部作品,《盲並》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电影几乎所有的镜头都跟隨著宋金明,多近景和面部特写,靠近人物身体拍摄而对於周围环境只有局限性的展现。镜头抖动所產生的呼吸感也使影片產生了极大的生命力,它可以灵活地和演员互动,放大表演的每一个细节,让人仿佛就站在事件的现场,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视与听》给《盲井》打了满分:“电影《盲井》通过独特的视听语言手法建构了展现了宋金明人心復甦和自我救赎的全过程,而其手法突出表现为对纪录片创作元素的利用,手持摄影、实景拍摄、自然光、非职业演员表演、同期声录音等一系列手段建构出一种类似真实电影的纪录风格影像。《盲並》的故事残忍而冰冷,同时又温暖无比。”
美国著名杂誌《综艺》比较了《盲井》跟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张艺谋和陈楷歌这一代中国导演,作品有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对民族文化的思考:方致远的《盲並》没有歷史和文化的內容,关注的是人物內心。这部电影以一种极其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一个罪犯人性復活和自我救赎拿到全过程,大师手法显露无疑。”
《电影评论》也给出满分:“《盲井》是一部令人惊嘆的电影,它从一种极度贴近个体知觉经验的方式出发,以看似最狭小的视角却达成了最逼真的观影体验。观眾所见证的不再是上帝视角之下,故事的来龙去脉,而是一种从通过个体视角看到的故事片段。这是一部令人难忘和兴奋的作品,它会让整个世界都为之惊嘆。”
除了这几家重量级电影杂誌外,义大利的《电影》,法国的《正片》,东瀛的《电影旬报》等影响很大的电影专业杂誌也都给《盲井》打出满分。
外国媒体对《盲並》的评价更高,《纽约时报》说《盲並》是“最近十年最佳影片之一”,英国的《泰士报》则宣布“今年的金熊奖已经没有悬念”,而法国的《世界报》则在质问坎城电影节“如此优秀的电影为什么没到坎城”。
在柏林的內地和香江媒体第一时间报导了《盲井》在柏林的表现,其中香江媒体的標题特別夸张,什么“方致远征服柏林”、“《盲井》让整个柏林沸腾”、“《盲井》刷新柏林电影节歷史”,简直让人觉得金熊奖已经是《盲井》囊中之物。
听到《盲井》在柏林电影节拿下创记录的高分,《电影手册》、《视与听》等权威媒体都给《盲並》打出满分,北平电影学院的师生都傻眼了,他们做梦都想不到方致远第一部电影能在柏林获得如此成功,整个学校都议论纷纷。
“这到底怎么回事啊,方致远的《盲井》真的有哪里牛逼吗?居然连《电影手册》、《视与听》这些权威媒体都给电影打了满分,这不合逻辑啊!”
“是啊,我也觉得不合逻辑!方致远之前根本没有拍过电影,《盲井》是他的第一部电影,怎么可能好到《电影手册》、《视与听》都打满分的程度!这简直太离谱了!”
“我觉得也不是不可能,方致远写剧本的能力特別强,又是电影製作人,参与了很多电影製作,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导演技法是完全可能的!超强的剧本,加上不错的导演技法,在电影节拿高分是完全可能的!”
“......”
王小帅等人看到《盲井》在柏林好评如潮,心臟病差点气出来。
尤其是王小帅等艺术片导演,对欧美媒体和影评人充满了怨念,你们到底怎么回事啊,一个个都给方致远电影满分?方致远可是电影厂厂长,是政府的走狗,怎么能给他的电影高分呢?你们这么做,让我们情何以堪?
在北电的课堂上,一个学生忧心地道:“郝老师,听说方致远的《盲井》在柏林拿到了创纪录的高分。要是他拿到最高奖,你不会真的去研究好莱坞吧?”
郝剑就像被踩到尾巴的猫,大声叫道:“你给我滚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