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军们面面相覷:“今晚?现在都快半夜了!“
“战爭不等人,“李铭坚定地说,
“每晚早一分钟完成,就能早一分钟装备部队,多救几条士兵的命。“
这番话打动了在场所有人。
领导们点点头:“那我们也要看看这些神奇武器的威力!“
李铭带领眾人来到临时搭建的指挥中心。
通过大型显示屏,可以看到远处测试场的实时画面。
测试场位於一处偏远山谷,四周无人区,非常適合秘密测试。
几辆卡车刚刚运来了今晚要测试的武器样品——几枚“飞龙-1“地对空飞弹,十多具“蜂刺“可携式防空武器,以及改进型“山猫“火箭炮系统。
“各单位注意,测试即將开始,先进行'飞龙-1'飞弹测试!“李铭通过对讲机下达命令。
测试场上,工作人员紧张地进行最后准备。
一枚巨大的“飞龙-1“飞弹被竖起,指向天空。
这种两级式飞弹有著流线型的外观,在月光下泛著冷冽的金属光泽。
“目標靶机已升空,“通讯员报告,“距离三十五公里,高度一万八千米。“
“飞弹手动设定完成,准备发射!“测试员喊道。
“系统自检正常,电源正常,引导雷达就位!“
测试场的技术人员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检查,但內心却充满忐忑。
尤其是那几位从北极熊留学回来的专家,脸上的表情近乎绝望——他们深知这种复杂的武器系统在理论上根本不可能如此快速地从图纸变成实物,更別说正常工作了。
老院士刘德山甚至在私下对助手说:
“按现有的技术条件,这种飞弹能飞起来就不错了,別说什么击中目標。“
“倒计时开始!五、四、三、二、一,发射!“
隨著一声令下,“飞龙-1“飞弹的火箭发动机轰然点火,橙红色的火焰照亮了整个测试场。
飞弹缓缓升起,然后以惊人的加速度冲向高空,很快变成一个小光点,消失在夜空中。
指挥中心里,所有人屏住呼吸,盯著雷达屏幕。
“飞弹正常飞行,“雷达操作员报告,声音因紧张而略显颤抖,
“距离目標二十公里...十五公里...飞弹已切换到末段制导...“
一秒、两秒、三秒...
“命中!目標被击中!重复,目標被击中!“
指挥中心先是一片死寂,隨后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那位刘院士瞪大了眼睛,手中的笔记本掉在了地上,嘴巴张得能塞进去一个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