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专家们凑近仔细研究这个创新设计,不时发出讚嘆。
王將军忍不住问:“这种坦克的生產难度和周期...“
“如果全力以赴,三个月內可以完成原型机。“李铭自信地回答,“我已经將设计適配到我们现有的工业能力,虽然有挑战,但绝对可行。“
会议室再次陷入沉默,每个人都在权衡这个大胆方案的可行性和潜在影响。
最后,赵部长下定决心:“我认为这个项目值得立即启动。李总师已经用实际成果证明了他的眼光和能力。'龙王-1'主战坦克如果能够成功,將彻底改变陆战格局,为我们贏得决定性优势。“
他环顾四周,见没人反对,便继续说道:“我提议,由李总师全权负责'龙王-1'项目,红星厂扩建新的生產线,所需资源优先保障。“
“同意!“装甲部队的王將军站起来大声支持,“看了这些设计图,我现在就想开著'龙王-1'去白头山前线!“
“我也赞成。“其他几位也纷纷表態。
赵部长露出满意的笑容:“那就这么定了。我会立即向上级匯报,爭取特批。李总师,您需要什么条件儘管提。“
李铭点点头:“我需要红星厂再扩建一个专门的坦克生產车间,从各大工厂抽调最优秀的技术工人,材料供应要保证充足,尤其是高强度钢材和精密加工设备。“
“没问题,都会安排。“赵部长拍板道,“我相信,'龙王-1'会像'飞龙-1'一样,成为我们的制胜法宝!“
两天后,一纸特批文件从最高层火速批覆:全力支持“龙王-1“主战坦克项目,所需资源优先保障,李铭同志全权负责。
红星厂立刻掀起了一场新的建设热潮。
原本用於生產“飞龙-1“飞弹的厂区旁边,一座更加宏大的坦克生產车间拔地而起。
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技术工人和工程师们日夜兼程赶往红星厂,投入这场新的“战役“。
李铭几乎住在了厂里,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其余时间全部扑在设计细节优化和生產筹备上。
“李总师,您得注意身体啊。“老工程师张德山心疼地看著又熬了通宵的李铭。
李铭揉了揉酸痛的脖子,笑道:“张老,我年轻,熬得起。倒是你们这些老同志要保重身体,你看王师傅昨晚又加班到半夜。“
“谁说不是呢,大家都憋著一股劲儿,想早点看到'龙王'的真面目。“张德山递给李铭一杯热茶,“说实话,我干了一辈子机械,从没见过这么先进的设计。那个125毫米的主炮,光看图纸就让人热血沸腾啊!“
李铭喝了口茶,感觉疲劳稍微缓解了一些:“这才刚开始呢,张老。等'龙王'真正上了战场,您还会看到更多奇蹟。“
车间里,数百名工人分成不同小组,各自负责坦克的不同部件。有的在製作炮塔模型,有的在调试发动机参数,有的在测试装甲板材质...整个厂区如同一台巨大的机器,高效而有序地运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