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部门的一位官员也提出质疑,“我们造炮弹用算盘计算了这么多年,不也挺好吗?非得用什么电子机?那玩意儿造价高,维护复杂,实用性成问题啊。“
一位头髮白的老工程师更是困惑地问,
“计算机?那不是房子大的洋机器?咱们能用得上?就算造出来了,放哪儿用啊?“
面对眾人的疑虑,李铭並不著急辩解。
他早已预料到这种反应—在这个年代,大多数人对计算机的认识还停留在最初级阶段,无法想像它將如何彻底改变未来世界。
“各位领导,同志们,“李铭平静地说,
“我理解大家的顾虑。但请允许我说明,电子计算机绝不仅仅是一台'大型计算器',它將是未来战场、工业、科研、情报分析,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核心技术。“
他环视四周,看到的大多是怀疑的目光,但他並不气馁。
“让我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计算机对我们如此重要...“李铭深吸一口气,环顾会议室內一张张困惑的面孔。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知道大家对计算机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国外那些体积巨大、造价昂贵的机器上。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確保每个人都在聆听,
“未来的计算机会变得像收音机一样小,每个工厂、每个部队甚至每个办公室都能有一台!“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立刻爆发出一阵譁然。
“像收音机一样小?“一位將军惊讶得差点从椅子上站起来,“李总师,这...这未免太夸张了吧?“
“现在的计算机不都是占据整个房间,用几百上千个电子管组成的庞然大物吗?“技术部门的主任皱著眉头。
李铭胸有成竹地笑了笑,
“是的,目前是这样。但技术发展的速度远超大多数人的想像。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在未来二十年內,计算机会经歷从电子管到电晶体,再到集成电路的革命性变化,体积会越来越小,性能却会成倍增长。“
“集成...什么?“老工程师一脸茫然。
李铭知道自己提前透露了太多,但现在不是解释半导体技术发展歷程的时候。
他必须抓住大家的注意力,强调计算机的实用价值。
“我暂时不去深入技术细节,先给大家举个例子,“李铭转向军方將领们,“目前我们计算一发火箭弹的精確弹道,需要多少时间?“
“视复杂程度而定,简单的几小时,复杂的可能需要几天时间,“炮兵部门的代表回答,“通常要五六个算术师反覆校验。“
“而计算机能在一秒钟內完成这项工作!“李铭掷地有声地说,
“它能一秒算出你一辈子都算不出的弹道、工艺参数、物资调配方案!比如龙炎火箭炮的弹道计算,如果用计算机,精度可以提高十倍,误差从十几米缩小到一两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