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微微一笑:“正是如此。当系统无法匹配已知数据时,会標记为'类型不明',但同时根据体积和飞行特性做出合理推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能力'的初步表现。“
指挥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消化这个信息所代表的革命性变化。
杨將军最先反应过来,他走到李铭面前,激动地握住他的手:
“李总师,如果这套系统能装备到我们的防空部队和战斗机上,將彻底改变空战规则!我们可以提前发现敌机,准確识別威胁,大幅提高拦截成功率!“
军部领导也点头赞同:“了不起的成就!那么飞弹系统呢?进展如何?“
李铭转向飞弹组负责人刘明:“请匯报飞弹制导晶片的测试情况。“
刘明站了起来,脸上带著掩饰不住的兴奋:
“报告领导,我们已经完成了飞弹制导晶片的实验室测试,所有参数均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今天下午,我们將进行第一次实弹测试。“
……
下午两点,测试靶场。
一架携带测试飞弹的战斗机在跑道尽头等待。
靶场上空,一架无人驾驶靶机正在按预定航线飞行。
指挥台上,李铭和军方领导一起监督这次关键测试。
“这次测试的是什么类型的飞弹?“军部领导问道。
“半主动雷达制导飞弹,“李铭解释,
“飞弹本身带有接收器,但引导信號由发射飞机的雷达提供。下一步我们將研发主动雷达制导飞弹,那种飞弹將完全自主寻找和追踪目標。“
战斗机缓缓滑入起飞位置,驾驶员通过无线电確认一切就绪。
“地面指挥部,这里是'苍鹰',请求起飞。“
“苍鹰,地面指挥部。批准起飞,任务代號'先锋一號',目標参数已上传。重复,目標参数已上传。“
战斗机轰鸣著衝上跑道,很快消失在云层中。几分钟后,飞行员的声音再次传来:
“地面指挥部,我已到达指定位置,高度8000米,雷达已启动。確认,我已在屏幕上发现目標,距离42公里。“
指挥台上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这个距离远超传统目视范围,如果飞行员真能在如此远的距离发现並锁定目標,那已经是一项重大突破。
“苍鹰,请確认目標锁定状態。“地面控制员指示道。
“目標锁定完成!“飞行员的声音中透著难以置信的兴奋,
“我从未见过如此清晰的雷达图像!飞弹已收到目標数据,准备发射!“
“苍鹰,地面指挥部。授权发射。重复,授权发射。“
一阵短暂的静默后,飞行员的声音再次传来:“飞弹发射!飞弹脱离!飞弹正在追踪目標!“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盯著显示靶机位置的大屏幕。飞弹发射后,飞行员立即开始转向,按照李铭的指示演示“发射后忘却“的战术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