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结束后的总结会上,马林老工程师站起来,神情严肃:
“我必须承认,我完全低估了集成电路的潜力。李总师,我要为之前的怀疑向你道歉。“
李铭微笑著摇摇头:“马工,科学本就应该保持质疑精神。没有你们这些航空专家的配合,我的想法永远只是纸上谈兵。这是我们共同的胜利。“
杨將军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李总师,这些系统能多快投入实战?“
李铭沉吟片刻:“雷达系统半年內可以小批量生產,但飞弹系统还需要更多测试和优化,特別是在极端环境和电子对抗条件下的可靠性。“
“那么接下来,你有什么新的设想?“军部领导问道。
李铭环视一周,目光坚定:“我想建议我们討论下一步改进方案。事实上,集成电路的应用远不止於空中,它同样可以革新我们的地面装备。“
他顿了顿,確保所有人都在听:“我建议,接下来为我军主战坦克加装自动火控系统和主动防御系统。“
……
次日清晨,李铭和核心团队乘坐军用吉普车驶向位於城外的装甲兵工厂。
与几个月前的雷达项目初期不同,这次没有人质疑李铭的提议。
昨天飞弹测试的惊人成功已经让所有人彻底信服——如果李铭说集成电路能让飞弹自己寻找目標,那么它肯定也能让坦克变得更“聪明“。
装甲兵工厂的规模宏大,高大的厂房內,数十辆刚刚组装完成的主战坦克排列整齐,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和检查。
厂长刘洪和总工程师张德福迎接了李铭一行。
与航空基地的初次接触不同,这两位明显已经得到了上级的详细通知,態度异常热情。
“李总师!欢迎,非常欢迎!“刘洪紧紧握住李铭的手,
“我们昨晚就接到了军部的电话,说您要来推动坦克智能化改造。说实话,我一晚上没睡好,太兴奋了!“
张德福也连连点头:“是啊,李总师。我们都听说了您在雷达和飞弹上的突破。如果能將那种技术用在坦克上,那將是装甲兵歷史上的革命!“
李铭温和地笑了:“二位的热情让我有些受宠若惊。不过在开始之前,我需要全面了解你们的生產工艺和现有坦克的技术参数,尤其是火控系统和防护系统的细节。“
接下来的两天,李铭带领团队深入研究了工厂的每个生產环节,详细检查了坦克的各个系统,甚至亲自钻进坦克驾驶舱体验操作流程。
第三天,在工厂的技术会议室,李铭向装甲兵工厂的技术骨干们介绍了他的改进方案。
“同志们,“李铭站在一张巨大的坦克结构图前,
“经过详细研究,我確定我们可以通过两项关键改进提升坦克战斗力:一是自动火控系统,二是主动防御系统。“
他指著投影仪放出的幻灯片:“自动火控系统將实现自动测距、自动弹道计算和自动瞄准。坦克手只需通过瞄准镜锁定目標,系统就会自动完成剩余所有工作,大幅提高命中率和射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