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一下各项参数!“李铭命令道。
经过全面检测,各项指標全部达標,甚至有些方面比原型机还要稳定。李铭满意地点点头,在验收单上籤下自己的名字。
“立即装车,送往前线!“
第一辆火箭炮刚驶出基地大门,第二辆的总装就已经开始了。到了凌晨四点,第四辆火箭炮也完成了最后的调试,装上了满载的火箭弹。
“第一批次任务完成!“张工程师激动地宣布,声音因为过度疲劳而有些嘶哑。
工人们爆发出一阵欢呼,但很快又投入到第二批次的生產中去。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没有人愿意停下脚步。
与此同时,三百公里外的前线指挥部內,总参谋长正在向各级指挥官介绍这种新型武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同志们,这是我军有史以来最先进的火力打击系统,射程三百公里,精度误差不超过十米。“他指著沙盘上標註的几个点,“这意味著,敌人在这些区域內的任何目標,都將在我们的火力覆盖范围內!“
一位年轻的炮兵连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三百公里?报告长官,这是真的吗?我们最远射程的榴弹炮也就二十多公里啊!“
总参谋长微微一笑:“不仅是真的,而且第一批火箭炮已经在路上了。我们將首先用它们打击敌人的炮兵阵地和弹药库,削弱他们的火力优势。“
前线指挥部里,这个消息像一股暖流,迅速传遍每个角落。士兵们在战壕里议论纷纷,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
“听说了吗?我们有能打三百公里的火箭炮了!“
“真的假的?那不是比敌人的炮打得还远吗?“
“据说是李总师发明的,就是那个打沉敌国航母的天才科学家!“
这些议论声中,既有惊讶,也有怀疑,但更多的是对即將到来的反击战的期待。
就在大家热烈討论的时候,李铭通过加密电话线路与前线指挥部取得了联繫。
“总参谋长,我是李铭。第一批火箭炮已经发出,预计六小时后到达前线。同时,我想提供一些关於发射参数的最新优化算法。“
“太好了!你说,我记下来。“
电话那头,总参谋长拿出笔记本,仔细记录著李铭提供的每一个关键参数和调整方法。这些都是系统刚刚为李铭推演出的最优化方案,能够让火箭炮在实战中发挥更大威力。
“记住,在发射前务必重新校准制导系统,特別是在气温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另外,我发现可以通过调整发射角度,利用大气层不同高度的气流差异,进一步提升射程和精度。“
掛断电话后,李铭长舒一口气,揉了揉发酸的眼睛。虽然他没有亲自前往前线,但他知道,他的“杰作“很快就会在战场上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