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综合测试程序!“李铭下达了最后的指令。
隨著一声轻微的嗡鸣,卫星的各个系统开始协同工作。太阳能电池开始供电,通信系统发出信號,科学仪器开始採集数据,姿態控制系统保持稳定...一切都按照预期运行!
测试结束后,整个大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许多人激动得泪流满面,互相拥抱庆祝。这一刻,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创造歷史。
李铭站在卫星旁,心潮澎湃。
然而,李铭並未停止创新的脚步。
晚上,当大多数人都已休息,李铭独自一人在设计室里,面前摊开了一张巨大的图纸。图纸上绘製著一种复杂的雷达系统,旁边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和参数。
“合成孔径雷达...“李铭轻声自语,“这將是卫星的核心技术,能够穿透云层,全天候观测地面。“
他仔细计算著每一个参数,不时做些修改。
“难点在於信號处理,“李铭自言自语,“当时代计算能力有限,需要设计一种特殊的模擬电路来实现基本功能...“
他埋头工作到深夜,终於完成了初步设计方案。这套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一旦实现,將为龙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地球观测能力,无论是气象预报还是地形测绘,甚至是军事侦察,都將达到当时世界无法想像的水平。
传统雷达只能提供粗糙的反射信號,但合成孔径雷达能通过复杂的信號处理,將多次扫描数据合成高解析度图像,甚至能穿透云层、植被,全天候观测地面。问题是,这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而五十年代连像样的电子计算机都没有。
“得把算法简化到极致,用模擬电路实现基本功能...“李铭咬著铅笔,眉头紧锁。
他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八个小时,桌上的茶水早已凉透,菸灰缸里堆满了菸头。在过去的几周里,卫星项目已经进入最后衝刺阶段,但李铭还在琢磨如何让龙国在太空领域更进一步。
“系统给的技术真是及时,“他自言自语,“航母猎手、远程火箭炮、磨姑蛋,再加上火箭卫星...现在是合成孔径雷达,简直就是开掛。“
李铭拿起笔,在图纸上快速勾画出一个简化的信號处理流程图。他必须在不依赖复杂数字计算的情况下,用当时的电子元件实现基本功能。
“模擬滤波器级联...相位检测器...机械扫描配合电子延时线...“
李铭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他不断涂改、计算、推导,整个设计逐渐成型。这种设计虽然原始,效率低下,但理论上可行,而且完全符合五十年代的工业水平。
“要是能直接上数字处理就好了,“李铭苦笑,“可惜这里连像样的电晶体都没普及,更別提集成电路了。“
凌晨三点,当李铭完成最后一个参数计算时,他突然灵光一闪。
“等等,为什么要直接上卫星?“他猛地站起来,在设计室里来回踱步,“我们可以先用飞机测试啊!“
传统思路是先做地面小型试验,再上飞机,最后上卫星。但李铭突然意识到,合成孔径雷达的关键就在於“合成“二字,需要雷达在空间移动才能实现虚擬“大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