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爆发出一阵嗡嗡议论声,有人鬆了口气,有人显得失望,更多的人则交换著困惑的眼神。
“李总师,“材料实验室的刘教授忍不住发问,“高层真的在考虑批准建核电站?“
李铭点点头:“是的,他们对这个想法持开放態度。但同时,也有很多顾虑,这很正常。“
“但是...但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物理学家张教授站了起来,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核裂变能可控吗?放射性泄漏怎么办?李总师,这比蘑菇蛋难十倍!“
他的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会议室里的爭论声一下子高了起来。
“没错!我们连核武器才刚掌握不久,民用核能风险太大了!“
“万一出事,整个基地都得完蛋!“
一位年轻工程师甚至半开玩笑地说:“搞不好基地要变成鬼城!“
李铭没有立即打断这些爭论,而是静静地听著,目光在每一张焦虑、困惑的脸上扫过。当爭论声稍微减弱,他才轻轻敲了敲桌子。
“同志们,“李铭的声音不大,但足以让所有人安静下来,“你们的担忧我完全理解,也完全合理。核能確实存在风险,这一点毋庸置疑。“
他站起身,走到黑板前:“但是,科学最大的敌人不是风险,而是对未知的恐惧。今天,我想和大家详细討论一下,核能的风险到底有多大,以及我们如何控制这些风险。“
李铭转身,对门口的警卫说:“把那个黑色公文包拿来。“
警卫很快取来了一个上锁的公文包,李铭输入密码,取出一卷厚厚的图纸,在黑板前方的桌子上展开。那是一份极其详细的反应堆设计图,上面標註了各种参数和安全系统。
“这是我设计的安全级反应堆方案,“李铭平静地说,“现在,让我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下,为什么我有信心控制核能的风险。“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盯著李铭和那份图纸。
“首先,“李铭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反应堆的简化结构,“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並不复杂。简单来说,铀燃料中的铀-235原子被中子击中后,会分裂成两个较小的原子,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2-3个新的中子。这些新中子又会击中其他铀原子,形成链式反应。“
他转向张教授:“张老,您担心的是核裂变是否可控,对吧?“
老物理学家点点头,眉头依然紧锁。
李铭微微一笑:“实际上,控制核裂变比您想像的要简单得多。核裂变会释放出快中子,但这些快中子並不容易被铀-235吸收。我们需要一种叫'慢化剂'的物质,比如重水或石墨,来减慢中子速度,使其更容易被铀原子吸收。“
他在图上指出慢化剂的位置:“通过调整慢化剂的数量和分布,我们可以精確控制链式反应的速率。此外,我们还会在反应堆中安装控制棒,这些棒子能吸收中子,隨时可以插入反应堆中止链式反应。“
李铭的解释清晰而生动,即使是没有核物理背景的人也能大致理解。但质疑並未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