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离成功!二级点火成功!“
控制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欢呼,但很快又安静下来。还没到庆祝的时候,最困难的部分还在后面。
“二级正常工作,速度和轨道参数符合预期。“
“360秒,二级工作正常。“
“准备卫星分离...“
这是最后一个关键节点,如果卫星能顺利分离並进入轨道,那么任务就算成功了。
“卫星分离成功!正在接收信號...“
几秒钟的沉默后,通信操作员激动地喊道:“收到卫星信號!频率稳定,信號强度良好!“
“轨道確认,'自由星'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控制室里终於爆发出欢呼声,但与想像中热烈的庆祝不同,这欢呼显得压抑而短暂。人们互相击掌,露出疲惫的微笑,但眼中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如释重负的解脱。
冯·莱布恩瘫坐在椅子上,长舒一口气。他应该感到高兴,但內心却充满了苦涩。这次“成功“来得太晚了,白头鹰国已经永远失去了成为太空第一国的荣誉。更糟的是,他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前三次会失败,这个阴影將永远笼罩在他们的太空计划上。
观礼台上,统领起身向周围的人致意,脸上掛著官方式的微笑,但所有人都能看出那笑容背后的强顏欢笑和深深的憋屈。
记者们纷纷拍照,闪光灯此起彼伏,但没有人提问关於“为什么是第二“的尷尬问题。
半小时后,统领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前,向全国发表讲话:
“今天是伟大的一天,我们的'自由星'卫星成功进入太空轨道,標誌著白头鹰国正式迈入太空时代...“
台下的记者们安静地记录著,没有往常发布会上的热烈掌声。统领的话语空洞而乏力,就像一个不得不承认自己只考了第二名的优等生,努力掩饰著失落和不甘。
“...虽然我们不是第一个,但我相信我们的太空技术將引领世界,未来属於白头鹰国...“
讲话结束后,统领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匆匆离开了现场。他的车队驶离发射场时,没有向欢呼的人群致意,因为根本没有欢呼的人群。这次发射成功,更像是一次痛苦的“补考及格“,而不是值得骄傲的胜利。
世界各大媒体的报导也显得平淡无奇:
《纽约时报》:白头鹰国“自由星“卫星成功入轨,成为太空第二国
《泰晤士报》:迟来的成功——白头鹰国终於將卫星送入太空
《费加罗报》:追赶者的困境:白头鹰国卫星成功但风光不再
这就是成为第二名的代价——即使你做得很好,但所有人都只记得你不是第一。
北极熊国,巴尔喀什湖附近的秘密发射场,深夜。
与卡纳维尔角的阳光明媚不同,这里乌云密布,仿佛暴风雨隨时会来临。r-7火箭矗立在发射台上,周围的工作灯將其照得通明。
科学院院长波利亚科夫站在控制中心,神情凝重。自从龙国宣布卫星成功,再到白头鹰国的“自由星“也进入轨道,北极熊国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首座已经明確表示,如果这次再失败,整个项目组將被送去西伯利亚“反思“。
“所有系统检查完毕了吗?“波利亚科夫问道,声音中充满疲惫。
“是的,院长同志。每个系统都经过了最严格的检查,发现的所有小问题都已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