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话音刚落,现场的爭论声立刻平息了几分。即使是爭得面红耳赤的赵司令和钱司令也不约而同地点头。是啊,再先进的武器系统,不形成实际战斗力,也只是纸上谈兵。
“李总师,您预计'夜梟'项目从小规模试產到形成初步战斗力需要多长时间?“国防科工委钟主任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李铭转身看向峡谷中那架静静停放的“夜梟“,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如果一切顺利,六个月內可以生產出第一批作战型號,一年內形成一个中队规模的作战单位。“
“这么快?“徐副主任瞪大了眼睛,“就算是最简单的运输机,从试飞成功到批量生產也要两到三年啊!“
李铭摇摇头:“问题不在於技术,而在於能源。“
他从隨身的公文包中拿出一份文件,递给围在身边的几位高层领导:“这是昨天龙湾基地发来的紧急报告。“
赵司令接过报告,只看了几行,脸色就变了:“基地电力供应不足,导致精密加工厂停工?特种合金冶炼被迫中断?这...“
李铭沉声道:“不仅是龙湾,全国各大军工基地都面临类似问题。'鯤鹏'、'夜梟'这样的尖端项目对电力需求极高,特別是特种材料的冶炼和精密加工,需要稳定的大功率电力支持。目前的煤电厂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电网频繁波动导致精密工具机次品率飆升到30%以上。“
钱司令皱眉:“我们可以增加煤电厂啊?“
“治標不治本。“李铭摇头,“煤炭运输本身就是瓶颈,铁路运力已经捉襟见肘。更重要的是,煤电厂的电力质量波动大,无法满足尖端工业的稳定性需求。“
他看向所有人,声音低沉而坚定:“我们需要核电站,大量的核电站。这是'鯤鹏'的心臟,是'夜梟'的血液,是所有尖端武器系统的能源基础。“
国防科工委钟主任点点头:“我同意李总师的观点。核电確实是最理想的选择,但目前我们只有两座核电站在建,进度还很缓慢...“
“远远不够。“李铭打断他,“我需要至少五座大型核电站同时建设,最短时间內併网发电。这是我们打破能源瓶颈的唯一途径。“
一阵沉默后,赵司令沉声道:“这需要多少资源?“
“全国顶级的工程力量,最精锐的建筑队伍,最优质的钢材和水泥,所有的电气设备和控制系统专家...“李铭直视赵司令的眼睛,“说白了,我需要战时动员级別的资源配置权。“
“你知道自己在要求什么吗?“徐副主任声音提高了几分,“全国还有多少重点工程等著这些资源!你以为核电站说建就能建起来?“
李铭不紧不慢地反问:“徐主任,没有稳定的高质量电力,您负责的那些项目能顺利进行吗?您昨天刚抱怨过的精密工具机废品率,不正是因为电力问题吗?“
徐副主任语塞,一时说不出话来。
“各位。“李铭环视一圈,语气坚决,“我请求立即面见层,申请將五座核电站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工程,赋予优先级。只有解决了能源瓶颈,我们才能真正將'夜梟'这样的尖端武器变成实际战斗力。“
三小时后……
李铭站在宽敞的会议室中央。他刚刚展示完“夜梟“项目的视频资料和技术参数,会议室內一片震惊的沉默。
“这是真的?不是什么特技?“一位年长的领导打破沉默,眼中闪烁著难以置信的光芒。
“千真万確。“副统领率先回应,他今天亲眼目睹了“夜梟“的惊人表现,“李铭同志展示的这款无人战略轰炸机,性能超越世界上任何已知的飞行器。它能垂直起降,能超音速飞行,能执行精確打击任务,而且不需要飞行员。“
统领沉默片刻,目光如炬地盯著李铭:“这种飞机,生產难度如何?成本几何?“
李铭直视统领的眼睛:“单机成本约为常规轰炸机的三分之一,產能受限於特种材料和精密加工能力,但最大的瓶颈是能源。“
他深吸一口气,直奔主题:“我今天来,是为了申请將五座核电站的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工程,赋予战时优先级的资源调配权。只有解决能源瓶颈,我们才能快速將'夜梟'、'鯤鹏'等先进武器系统转化为实际战斗力。“
统领眉头紧锁:“五座核电站同时建设?资源从哪里来?“
“从全国调配。“李铭毫不退缩,“抽调三个工程兵师,集中全国最优秀的电力和机械工程师,铁路运力优先保障核电设备运输,钢材和水泥定向供应。“
“这等於挤占所有重点工程的资源!“一位负责经济的忍不住插话。
李铭平静地看著他:“请问同志,没有稳定的高质量电力,那些重点工程能顺利进行吗?电力是工业的血液,是国家发展的命脉。我们正在建设的'鯤鹏'、'夜梟'等尖端武器系统,每一项都能让龙国在军事上跨越一代,但它们都需要强大的能源支撑。“
能源部的陈部长插话:“这么多核电站同时建设,技术和人才从哪里来?“
李铭胸有成竹:“核心设计我已经准备好了,包括反应堆本体、控制系统、安全设施等全套图纸。至於建设团队,我建议抽调部分参与过西北核试验基地建设的专家,同时从各大高校选拔优秀毕业生紧急培训,初期可能依赖少量关键外籍专家指导,但三年內必须实现完全自主。“
会议进行了整整一天,最终形成决议:立即成立国家核电建设委员会,由副统领亲自掛帅,李铭担任技术总顾问,在五年內完成五座大型核电站的建设,同时推进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建立,各相关部委必须全力配合,保证资源到位。
决议签署后,连徐副主任这样最初持怀疑態度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李铭的提案是真正的战略远见。
两周后,第一號核电站建设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