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我们认为这不过是紧张飞行员的夸大妄想,“普雷斯科特继续道,“但隨后,我们的'海风號'侦察船捕获了一种极其短暂、尖锐的雷达扫描信號,其特徵与任何已知系统都不匹配。“
他展示了信號分析图表,“我们的技术专家认为,这不像传统机载雷达,更接近某种高度集成的小孔径多功能传感器阵列——一种理论上存在但实际上我们尚未能够製造的系统。“
“同时,“他切换到下一张,“我们的预警雷达捕捉到两个从海面垂直爬升、隨后又几乎垂直俯衝的高速目標,其性能参数远超任何已知战机的能力范围。“
普雷斯科特停顿了一下,扫视著会议室內每个人的表情,“最后,我们注意到北极熊在接下来的72小时內发动了一系列异常的军事和情报活动,动员规模和紧急程度堪比国家战备提升。“
“普雷斯科特先生,请直接说重点,“空军参谋长杰克逊將军不耐烦地打断,“这些飞行物到底是什么?“
普雷斯科特深吸一口气,“將军们,结合所有证据——超高机动性、无传统驾驶舱结构、无法解释的稳定控制、独特的雷达信號、北极熊的极度恐慌——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最初看似荒谬,但却是唯一能解释所有现象的答案。“
他按下最后一张幻灯片,上面只有一行加粗的大字:
“龙国无人战斗航空器“
会议室內爆发出一片惊呼和质疑声。
“荒谬!“
“不可能!“
“技术上根本不成立!“
塔科特將军举手示意安静,“普雷斯科特先生,你是在告诉我们,龙国已经研发出了能够自主飞行、执行复杂拦截任务的无人战机?“
“是的,將军。“
“这太荒谬了,“空军技术顾问布拉德利上校嗤之以鼻,“即使是我们最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也无法支持如此复杂的飞行任务。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反应速度、自主决策能力...这些技术至少要二十年后才可能实现!“
普雷斯科特平静地回应,“上校,我完全理解你的怀疑。正是这种'常识性判断'导致我们最初忽视了这种可能性。但科学发展不总是线性的,有时会出现飞跃。如果龙国在某些关键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等等,“海军情报部主任汉密尔顿突然插话,“普雷斯科特,那次龙湾基地演习的分析报告,拿来看看。“
普雷斯科特迅速翻出一份文件,“这里,三周前的卫星模糊捕获到龙湾基地进行了某种大规模演习,有多达五十个快速移动的小型目標从一个大型平台起飞,形成编队,向东南方向飞行。当时我们判断这可能是某种新型有人战机中队的常规训练。“
“五十个?同时起飞?“布拉德利上校的脸色变了,“这不可能是有人战机。没有任何航母能同时起飞五十架战机,更不可能在短时间內编队。即使是我们最大规模的空军基地,也需要至少半小时才能让如此多的飞机依次起飞。“
会议室內再次陷入死寂。每个人都在消化这个可怕的推论。
塔科特將军打破沉默,“如果——我只是说如果——龙国確实拥有无人战机技术,那意味著什么?“
空军作战部长劳伦斯將军脸色铁青,“意味著一场噩梦,先生。无人战机不受飞行员生理限制,可以承受超过人体极限的过载;不需要考虑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可以执行几乎自杀式的高危任务;不会疲劳,可以持续作战...这將彻底改变空战规则。“
“更可怕的是集群作战能力,“布拉德利上校补充道,声音几乎是颤抖的,“想像一下被五十架、一百架这种'幽灵'同时攻击的场景。我们的防空系统设计理念基於拦截有限数量的来袭目標,根本无法应对这种规模的饱和攻击。“
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五角大楼科学顾问罗伯特·奥本海默博士——直到现在一直保持沉默——终於开口,声音低沉而凝重:
“诸位,如果龙国真能造出这种无人系统,那么背后必然有一整套我们几乎无法想像的技术支撑。首先是计算能力——需要某种超前的计算机系统,能够实时处理海量数据並做出决策;其次是控制算法——某种我们可能还没有概念的'人工智慧';再者是材料科学——能够承受极限机动的轻量化高强度材料;最后是动力系统——足够小型化、高效的推进装置。“
他摘下眼镜,疲惫地揉了揉双眼,“每一项都代表著一个领域的革命性突破。而这些突破组合在一起...“
他没有说完,但每个人都明白他的意思。会议室內的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塔科特將军沉思片刻,突然问道:“这和那个叫'李铭'的龙国科学家有关係吗?“
普雷斯科特点头,“极有可能。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这位李铭在过去三年內主导了龙国多个尖端军工项目,包括代號'夜梟'的航空系统、'盘古'计算机系统,以及最神秘的'鯤鹏'项目。他的专业领域覆盖面之广令人难以置信——核物理、航空工程、电子学、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几乎涵盖了现代军事科技的所有关键领域。“
“一个人怎么可能精通如此多的领域?“布拉德利上校质疑道。
“这正是最不寻常的地方,“普雷斯科特承认,“李铭的背景存在大量空白。他似乎是在三年前突然出现在龙国科研圈,带著一系列超前的理论和设计概念。我们的心理学家分析过他公开露面的影像资料,认为他表现出的某些行为模式和知识结构...异常得难以解释。“
奥本海默教授若有所思,“也许他並非一个人在工作,而是一个精心构建的'形象',代表著一个隱秘的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