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切换到反应堆內部——这是通过特殊设计的辐射屏蔽摄像系统拍摄的。观眾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盘古“系统的毫秒级精確控制下,第一根核燃料棒被精確无误地插入反应堆核心位置。
这个过程出奇的安静、精准、优雅,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芭蕾,而非人们想像中的那种粗暴工业操作。燃料棒缓缓下降,分秒不差地锁定在预设位置,隨后第二根、第三根...按照完美的节奏依次就位。
“装载完成,中子流监测系统启动。“一名工程师报告道。
全息显示屏立即切换到一个三维模型,显示著反应堆內部的中子流状態。隨著燃料棒的激活,一种微妙的蓝色光晕开始在模型中心出现,逐渐扩散,象徵著核裂变反应的开始。
西方的核物理学家们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体,紧盯著屏幕上的每一个细节。他们在寻找——寻找任何可能的失控跡象,寻找任何能证明这是骗局的蛛丝马跡。但他们看到的只有令人窒息般完美的参数曲线:温度曲线平稳上升,压力保持在理想范围,没有任何剧烈波动,没有任何异常警报。
“不可能...“白头鹰国橡树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喃喃自语,“没有任何反应堆能在初始启动时有如此稳定的参数...“
“控制棒调整至75%位置,准备提升功率。“李铭继续指挥,声音依然平静,仿佛只是在进行一次普通的设备操作,而非人类歷史上最先进核电站的首次启动。
全息屏幕上,反应堆核心温度开始缓慢而精確地上升,但升温曲线平滑得不可思议,没有任何波动或突变。这种精確控制的程度,让观看直播的专业人士感到不寒而慄——因为按照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这根本不可能做到。
“核心温度达到预设值,开始热交换循环。“工程师报告。
李铭点点头:“启动熔盐泵,开始一级热交换。“
屏幕切换到热交换系统的监控画面。一种淡淡的萤光绿色液体——特殊配方的熔盐——开始在反应堆周围的管道中流动,將核心產生的热量高效带走。与传统核电站採用的水蒸气循环不同,这种熔盐系统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完全杜绝了蒸汽爆炸的风险。
“这是...熔盐冷却系统?“北极熊国的一位专家震惊地说道,“我们的理论组还在论证这种技术的可行性,他们已经建造出来了?“
隨著熔盐循环系统的启动,热量开始被高效地转化为电能。主控室大屏幕上的功率曲线开始稳步攀升,每一步都精確到小数点后两位,展现出一种几乎不可能的控制精度。
“二级迴路温度正常,汽轮机准备就绪。“另一位工程师报告。
李铭的目光扫过所有监控屏幕,確认一切参数都在理想范围內,然后下达了关键命令:“启动汽轮机,准备发电。“
画面再次切换,这次是到“神霄“的外部区域——巨大的涡轮发电机房。隨著指令的下达,那些庞大的设备开始缓缓转动,速度逐渐加快,最终达到设计转速。低沉的嗡鸣声通过直播传遍全球,这是唯一能听到的声音,却比任何震耳欲聋的爆炸都更具震撼力。
因为这是人类驯服原子能的声音。
“汽轮机转速稳定,发电机併网准备完成。“工程师报告。
此刻,直播画面突然分屏——一边是主控室內李铭和他的团队,另一边是“神霄“输出端的巨大变压器和超高压输电线。这些设备本身就展现著超越时代的工业美学,流线型的结构,银灰色的金属外壳,完全不同於传统电力设施的粗獷风格。
李铭的声音再次响起,依然平静但带著不容忽视的力量:“输出功率设定为120兆瓦,准备併入国家电网。“
这个数字让许多专业人士倒吸一口冷气——120兆瓦!这相当於当时世界上最大火电站的输出,而这仅仅是一座核电站的初始功率!
“三、二、一,併网!“
隨著最后一个指令,“神霄“输出端的景象令全球观眾瞠目结舌——那巨大的变压器发出低沉而有力的嗡鸣,连接其上的超高压输电线瞬间迸发出耀眼的蓝色电弧,如同雷神之鞭划破长空!这种壮观的电弧並非故障,而是超高压输电系统启动时的正常现象,但其规模和美感却远超当时任何已知电力设施。
蓝色的电弧在夜空中闪烁了几秒,隨后稳定下来,变成一种持续的、微微发光的能量流,源源不断地输向远方。
主控室內,李铭面带微笑,目光扫过一排排稳定的绿色指示灯,然后对著全球观眾庄重宣告:“能量输出稳定,併入国家电网...现在!“
画面再次切换,这次是千里之外的龙国首都。午夜时分,那些標誌性建筑群突然亮如白昼,整座城市的灯火在一瞬间全部点亮,形成一片璀璨的光海。这是经过精心安排的演示——首都的部分区域暂时断电,然后在“神霄“併网的一刻同时重新供电,创造出这种戏剧性效果。
但对普通观眾而言,这一幕无异於魔法——核能的光芒,跨越千里,点亮了龙国的心臟。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首都街头,无数人自发走出家门,聚集在广场和主要街道上,仰望著突然明亮的天空和建筑。
主控室內,李铭和他的团队却依然冷静如初,继续监控著系统的每一个参数,进行必要的微调。在他们看来,今天的成功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是保持这座超前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
……
白头鹰国橡树实验室內,科学家们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他们刚刚目睹了一个本不应该在这个时代出现的奇蹟——一座看起来完全成熟、稳定、高效的商业化核电站,其技术水平至少领先他们二十年。
“老天,“实验室主任终於打破沉默,声音颤抖,“你们看到了吧?那个...那个熔盐循环系统?那种控制精度?那个併网过程?这不是实验,这是一座完全成熟的核电站!“
“但这不可能!“一位资深工程师反驳道,“从理论到实践,需要数年的试错和调整。他们怎么可能一步到位?“
“也许...也许他们在某个秘密基地已经运行了多年?“另一位科学家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