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建设虽喜清閒,但对决定的事从不拖延。
找適合种葡萄又能酿酒的地方,若选在城里根本行不通,但在城外就有更多选择。
他很快看中一块五十亩左右的土地,位於西山脚下。
除距离稍远外,其他条件都不错。
更妙的是,这片山脚处有一处巨大防空洞,稍加改造就能成为绝佳地窖。
西山游客不少,不算荒凉之地。
手续交给秦京如处理即可,这类合规事务兄弟单位间沟通顺畅,进展迅速。
既要做酒庄,就得规范化。
围栏、沟渠、灌溉系统等都需要投入,但想到即將拥有的酒庄,苏建设充满期待,这点投资不足掛齿。
葡萄种植暂不急,眼下已近冬季。
苏建设计划从系统空间取出一些植物,用那里的湖水灌溉,很可能这些植物会迅速生长,甚至短时间內开结果。
先前,苏建设尝试过这种办法。
他將签到获得的幼苗种在外界,再用系统空间的水浇灌。
儘管没有系统內那种瞬间成长的能力,但依然有效,能明显看到幼苗的成长速度。
若在外人面前展示,会显得非常惊人。
不过苏建设认为,等到春季再种植半成熟的苗,只需添加一些空间水加速生长,这样当年就能结果,也不会显得太突兀。
获得土地后,立刻有工人赶来修建围栏、厂房及住宅区,並改造防空洞。
所需的酿酒设备也很快到位。
不久后,这里已初具规模,虽然目前只是个小作坊,也需要人手帮忙。
“九零七”公司的人手显然不够,秦老三决定全家迁入酿酒庄园,包括秦老三夫妻以及他们的儿子秦淮宇一家。
当秦淮宇夫妇返回老家搬运家具、接儿媳和孙子时,邻里感到疑惑。
对此,秦三娘谨慎行事,没有向外透露原因,打算日后再说。
酒厂建设进展迅速,即便接近冬季,眾人仍希望年前有所收益。
此时,酒已开始酿製,防空洞成了绝佳场所。
它深邃且內部有多条支道通向山腹,便於存储和发酵。
稍作整理后,这里既能做仓库又能作为酒窖。
外部厂房和机械设备陆续到位,米酒也开始出產。
这东西耗时短,市场需求也不错。
隨便找个门面,每天都能卖出不少。
一辆卡车驶入酒庄,一箱箱新鲜葡萄被卸下。
秦老三对老板此时还能搞到如此优质的原料感到钦佩。
听说苏建设以前在轧钢厂做採购时,几乎无所不能,只要有人需要,他总能找到货源。
但这些话出自秦京茹之口,可信度存疑。
有了这些葡萄,葡萄酒酿造终於可以启动了。
苏建设不仅教会了秦老三酿造流程,还帮他熟悉了设备。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秦老三觉得操作並不难。
隨著葡萄到位,酿造工作正式开始。
让人意外的是,秦老三在这方面的悟性很高,很快上手。
山脚下的活动引起注意,路人纷纷猜测。
原本只是一个防空洞的地方,如今已建起围栏並盖了房屋。
这种变化显然不寻常,尤其是空气中瀰漫的酒香,让许多人驻足观望。
有人说这里可能开了一家酒厂。
消息迅速传到城里。
“西山脚下似乎新开了个酒厂。”“听说他们在酿米酒,酒香很浓。”“不仅如此,据说还运来一整车葡萄,似乎是打算生產红酒。”“那种外国人爱喝的酒。”
確实,国內普通人接触红酒的机会不多。
倒是留学归国或有一定品味的人群偶尔会购买。
不过大多数红酒仍是进口的,价格昂贵。
京城外有一座葡萄酒庄园,吸引了不少人关注。
与现代一些大企业隨意收购海外酒庄不同,如今在新开的酒庄订购葡萄酒,对有些閒钱且有留学背景的人来说,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娄晓娥最初並不知晓这座酒庄是苏建设创办的,直到得知租地人正是他,便立刻登门拜访。
儘管她已无需为生计发愁,起初对酒庄兴趣不大,认为並非所有人都適合经营这种產业。
但当她得知幕后主使是苏建设时,態度发生了变化。
苏建设打造的东西,品质自然无需质疑。
娄晓娥主动提出入股,却被苏建设婉拒:“我只是想酿些酒自饮或送友,並无盈利目的,產量也不会太多。”娄晓娥听后意识到入股无望,转而决定预购一千瓶红酒,並打算长期存放,待未来价值更高时再享用。
这批酒將是酒庄首次出品,意义非凡。
苏建设早已洞悉她的意图,无奈笑道:“预定一千瓶?我这首批不过是试探市场反响,成败还未可知。”
“总共才五吨葡萄。”
“试酿的话,出酒率不会高。
大概千支左右。”
“市面上什么红酒没有,还要这种新东西,我还想全留著呢。”
“给你留百支好了。”
“若觉得不够,再多送些牛奶。”
娄晓娥这位世界级巨头听罢苏建设的话,顿时面颊泛红:
“无赖!”
娄晓娥无奈地意识到,自己对苏建设的话竟心领神会,仿佛连內心的纯净都被污染了。
苏建设以为此事就此作罢。
殊不知,有同样想法的人还不在少数。
渐渐地,京都城外竟然兴起了一座葡萄酒庄园的消息传开,留过洋的人纷纷前来预约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