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都是像他这样,穿著长袍、衫或者道袍的读书人,一个个面带期待,簇拥在一块巨大的木牌前,神情十分激动。
所谓九衙,顾名思义,就是魏国的九个衙门。
內阁设在王宫里面,九衙则在宫外,自然成了大家能够接触到的唯一中枢机构。
以前九衙有一半是空著的,如今却都满员了。
移民越来越多,读书人出现的概率也就越来越高,满清那么大的地方,怀才不遇的人可不少。
之前那种识得三五百字就能当官的场景,早已不復存在。
谢典就是如此,他自翊精通四书五经,自然看不上当什么吏员。
和他一样的读书人都聚集在九衙,等著九衙发布官职,然后报名参加考试,直接考取。
这种方式比科举高效多了,一天就能出结果。
“咦,大好事呀,大好事呀!”
上百號人挤在前面,突然前面传来惊呼声,后面的人听了,心里愈发痒痒。
谢典明知顶多再过一刻钟他就能看到,但此时也忍不住往前挤,就想先睹为快。
仿佛早看一眼,他就能考中似的。
“確实,確实是大好事!”
只见公示榜上,列著一排职位,而且不是他討厌的吏员职位,而是正经的官职。
並且还是清贵的教职每个县都要办一所综合性学校,教授年限最低为6年。
更重要的是,校长一职是正八品衔,其他老师也分別是从九品、正九品不等。
教育部生怕这群读书人误会,还在后面特意补充说明:
这些职位都算官,任职满三年,就能参加大挑,优先外放当县官。
这下,这群心高气傲的读书人自然惊喜万分。
谢典也不例外,他美滋滋地说:“就算当不上校长,当个老师也挺好。”
“生活有著落了,等几年后参加大挑,说不定就能直接当县太爷!”
和他想法一样的人不在少数,大家纷纷奔走相告。
有这么一块好的踏脚石,怎能不让人高兴呢?
“大王英明,就这一项举措,各县的官学就不愁没人了,咱们汉家文化,也能在婆罗洲彻底扎根。”
相较於那些私塾,官学力度更大,资源也更丰富。
能在短短几年內將儒家文化普及开来,这对魏国的统治极为有利。
看著远处渐渐散去的读书人,曾柏疑惑地问道:“大王,为何不举行科举呢?”
“这样选官,实在有点不太正规呀!”
徐煒则慢悠悠地说:“咱们地方小,读书人也不多,科举不太合適,而且,科举也慢慢跟不上时代了。”
“就算熟读四书五经,也选不出我想要的人才!”
曾柏听了,不禁悚然一惊:大王不要科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