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赚头,那就卖吧!”徐武沉声道:
“每天放出一两千石。另外,通知船队,就近从两广和越南购买粮食,这种既能赚钱又能救人的买卖,不能不做!”
“是!”方维之满脸欣喜。作为浙江本地人,能为救济同乡出一份力,他打心底里感到高兴。
太平军的这场东征,短短三四年间,就让浙江的人口从三千万锐减至一千五百万。省城杭州更是因为多次激烈的爭战,变得十室九空。
几日后,也不知何时,“短毛在定海(舟山岛)卖粮食”的消息就传遍了浙江沿海。许多家族、商人,甚至官府的人,都成群结队地赶来买粮。还有大量流民逃到海边,甘愿卖身为奴以求一条活路。
而让徐武颇为异的是,一个名叫胡光墉,字雪岩的商人,竟带著一百担生丝前来做买卖,而且要买的还是火枪、火炮。
“你是官府的人?”徐武饶有兴致地打量著这位浑身透著铜臭味,却又自带一股正气的商人,
笑吟吟地说道:
“我该说你艺高人胆大呢,还是不怕死?屡次往返上海,就不怕我半路拦截?”
胡雪岩拱手笑道:“贵人慷慨卖粮,不知救活多少乡民,且留著短髮,必然不是太平军一伙。
在下若是没猜错的话,贵人应是来自南洋魏国。”
“哈哈哈,不错!”徐武欣赏地看著他,“你倒也算有些见识,不像那些清廷的文武官员,闭目塞听,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胡雪岩笑道:“在下常往来於上海租界,倒是听闻了贵国不少消息。贵国击败洋夷,扬名海內外,实在是大长国人志气!”
他身为商人,消息灵通,不像许多顽固不化的官僚那般观念狭隘,对魏国非但没有恶意,反而怀揣著与之做生意的想法。
试一试又何妨?做生意就得有这份胆量,
“你这是替杭州官兵买粮?”徐武盯著他的眼睛,一针见血地问道。
胡雪岩神色坦然,丝毫不慌,笑道:“自然。魏国可与太平军结盟了?不能卖粮给官军?”先前一句句“长毛”的称呼,他已经试探出徐武与太平军並非一伙,心里有了底,自然也就不惧怕。
“做生意嘛,粮食卖给谁不是卖?”徐武轻笑道,“只要出得起钱,就算是阎王爷来买,我也卖!”
杭州作为省城,其坚守程度超乎想像。去年三月,李秀成仅用六天就拿下杭州,但两个月后又失手,被清军夺回。
如今太平军又夺下寧波,就是为了截断杭州的粮草供应,为再次攻克杭州做准备。徐武一心只想赚钱,哪会在意太平军和清军的纷爭。
“这便是了!”胡雪岩笑道:
“在下在浙江略有名声,您若是要生丝,我保证给您凑齐。茶叶、生丝、丝绸、瓷器、猪鬃、
黄岩蜜橘、金华火腿、上虞柳编,乃至珍贵的湖丝,我都能帮您买到。若有短缺,您拿我是问!”
徐武听后,抚掌轻笑:“甚好,你胡雪岩在浙江钱庄、药行遍布,名声响亮,我就信你这一回!你且先试试做几个月代理商。”
胡雪岩略一思索,便明白了代理商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