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57年开国以来,至今已有四年时间,军费一直是財政支出的大头,常年占比在八成到九成之间徘徊。
这固然是因为年年有战事,但同样也是军方有意推动的结果。毕竟战爭意味著军功,意味著更高的地位,军方自然乐於见到这种情况。
但文官们却忍无可忍了,军方占据的军费实在太多,內阁积累的不满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
在战事逐渐平息的今年,內阁终於採取行动,提前半年布局,就是为了削减军费开支。
回到府邸后,张扬可没有轻易妥协。他不敢直接针对魏王,难道还不会採取迁回策略?
一时间,哭诉抱怨军方困难的报告、高级將领的密折像雪片一样飞进王宫,让徐煒看了直皱眉。
尤其是海军也跟著掺和进来。海军司令詹姆斯诉苦道:
海军如今处境艰难,就这么几艘战舰,根本无法承担起千里海防的重任,沿海港口几乎没有任何防御力量。
而且荷兰人和英国人实力强大,魏国海军的规模必须继续扩大,不能停滯不前。
哭得悽惨,徐煒却对此置之不理。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但他可不是那种懈怠政务的君主,对於魏国的情况,虽不敢说了解得面面俱到,但也知晓十之八九。
车队確实存在困难,但並非无法克服。至少,隨看经济的发展,以及从越南输入粮食,通货膨胀有所缓解,物价也逐渐回归正常水平。
徐煒挨个写信,把这些军头们严厉呵斥了一番,隨后迅速做出新的部署:
实行海、陆分家。即海军、陆军、內河舰队的財政支出不再统一规划,而是各自独立核算,军费一分为三。
这下,军队將领们开始內捲起来。以前军费是统筹规划,有內阁和上头协调,大家都没有怨言。但如今打破了“大锅饭”,各部队自行分配军费,自然就爭吵起来,谁都希望自己的份额更多。
这一来,局面反而立刻安静了下来。看来,內卷確实是一种有效的统御手段。
几日后,在张扬的调解下,三大部队做出让步,达成协议。即军费按照5:4:1的模式分配。也就是说,如果军费总额是五百万,陆军將占据一半,海军和內河舰队共同分配另一半。
如此一来,陆军看似吃了亏,而海军则收穫颇丰。
但实际上,陆军为了甩包袱,直接把守备军让给了朝廷。
即,让渡一半的指挥权给朝廷。
这样一来,朝廷就必须从供给一半的守备军。
这也是双贏。
捨弃不能打仗的守备军,陆军就能够把所有钱全力供给正军,锻炼精兵;而朝廷对守备军加上了控制,能够更好的镇压地方叛乱。
同样,徐煒也削减了国防部的权力,以及乡党勛贵的权力。
这是三贏的局面!